成山头吃会款待2400名“吃货”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祭海仪式现场充满浓浓的渔家风味。 记者 冯琳 摄
     本报4月11日讯(记者 冯琳 通讯员 丛文考) 4月9日,一年一度的成山头吃会在天尽头广场举行。成山头吃会是由西霞口集团重新举办的,今年是第七个年头,当天共有近2400人参加。
  当天上午9点,在著名的旅游地标天尽头广场看到,一条长约6米的供桌上,贴着红“福”字的面缸里盛满黄豆,团箱里盛满玉米,中间则是红枣饽饽、三牲。供桌两侧,西有“五谷丰登”,东有“连年有余”两根立柱。“连年有余”柱上缀满了成串的对虾干、干鱼,整体插在几盘叠放的渔网上,“五谷丰登”柱挂满了蒜头、玉米、辣椒和地瓜干,通柱立于一老式苇编粮囤子里,囤里堆满了花生。
  祭海仪式上,当地几位老渔民举香分敬苍天、厚土、海神。随后,村民和外地游客在长桌前排队焚香烧纸,在摆放五谷和各种干鱼的祭台前焚香跪拜,以求五谷丰登和连年有余。仪式过后,村民和游客走进吃会帐篷内,免费品尝胶东风味的渔家饭菜。为突出成山头吃会“吃”的内涵和特色,主办方西霞口集团为周边村民及参加吃会的游客奉上炖猪头肉、鸡翅鸡腿、萝卜炖牛肉、炸鱼等一道道渔家饭菜,配上地瓜、油条、油饼,为前来的与会者们提供视觉和味觉的极大享受,体验和回味大锅饭的美味。
  景区为配合吃会活动,还推出了当天成山头+摩天岭联票六五折的优惠政策。主办方介绍,从“成山头吃会”恢复以来,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以此招徕游客,“吃会”以其蕴含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受到越来越多游客、旅行社的关注,其内在的旅游价值也在逐渐发挥出来。
那些年的成山头吃会
  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民俗盛会——“成山头吃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聚会。
  “成山头吃会”起源于清末,于1922年被《中华全国风俗志》收录。过去,成山头周边的乡村一直具备农、渔两种形态。出海渔民的土地,由专事农业的村邻帮助侍弄,而渔民除了以鱼虾海鲜回馈,爬虾、小鱼这些也会送给农民作肥料使用,以助肥田。这种互利的帮助,加深了渔农之间的感情,而日渐累积的感激之情,无以表达,当地大户便在农耕、出海之前召集组织乡邻,“把酒话乡情”。
  除了大户们备足食材之外,乡民自有的聚会物品,也都会争相奉献。“吃会”现场,全员动手,搬椅抬桌。随后,男人坐在一起,女人和孩子坐在一起,以示有别。会上,佳肴飘香,大碗斟酒,大盆盛肉,场面热烈,即使过往路人也会成为座上宾。“成山头吃会”,便由此而生。时间一长,“成山头吃会”就成了当地一年一度最大的公共事务。开放热烈的“吃会”,除给农民、渔民提供一个相互感谢的机会和场合,这也给少数闹了矛盾、有了嫌隙的乡民重塑人际关系的机会,“举杯一笑弥嫌隙”。在“吃会”上,大碗喝酒、豪情碰杯的人们,假如以前有了矛盾,必然会全部忘掉,谁也不会再提。
  “成山头吃会”曾因日军侵占成山头而停办了70余年,于2010年由西霞口集团重新举办而得以恢复。
  每年农历三月三,“吃会”定期在成山头举办,由祭海和“吃会”两部分组成。除了尽享渔家特色美食和欣赏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外,“成山头吃会”以其开放、豪迈的特征,扮演了和谐乡民的社会组织角色,从而被传承下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