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刨子是个技术活,60岁的宁波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动。
如今,老悍头服务队的成员越来越多了。
5月19日,望着桌子上沉甸甸的联名信,山师东路1号院老悍头志愿服务队队长宁波感到既棘手又感动。
作为省供销社派驻到山师东路宿舍的管理人员,宁波再过四个月就要退休了。辖区居民和服务队队员坐不住了,集体给省供销社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省社领导在宁波同志面临退休之际,设法挽留。简单的两页信纸,大家用最虔诚的方式——“联名上书”,要求他留下。
文/本报记者 崔岩
片/本报记者 徐延春
小事坚持做下来
就成了大事
宁波的人生本来可以有另一种写法。
考虑到他年纪大了,管理宿舍是个轻快活儿,2013年,省供销社机关服务中心让他退居二线。喝喝茶、看看报,按常理,他完全有理由就此颐养天年。
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路过山师东路1号院,经常碰到宁波给居民理发。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理发工具、身上专业的理发服装,配上他娴熟的理发动作,一点儿也看不出他“非专业”。慢慢地,社区老人、周边环卫工、园林工人都来找他理发。
宁波的木匠活儿远近闻名,捡来木料,刨子推平、细心地开榫、刷漆,做成一个个工艺精美的小板凳。居民向他索要,他免费赠送。他认为,这是举手之劳,物尽其用。
这之后,就是一次次看似简单的“举手之劳”。
谁家水管坏了,电不通了,只要他知道立马跑去帮忙修好;见楼道白天亮着灯,自费买来声控灯头换上;值班室里,理发、木工、磨刀工具都很齐全。
不仅如此,他将大院治安、卫生、车辆停放管理等纳入规范,对所有车辆租户逐一登记,亲手制作了近百个卫生值日牌,每层一个,轮流值日。
“他们也心疼我,以前没这身白褂,理完发满身都是头发茬子;夏天院子里理发晒,又给送了遮阳伞;对了,院门口环卫工也给打扫得格外干净……”宁波说,“我帮别人做点实事,他们也记挂着我,人与人的关系就应该这样嘛。”
在这住了30多年的王奶奶说,山师东路1号院有点像过去的大杂院,邻里关系融洽,有事互相照应,“不像新小区,一关门,谁都不认识。”新搬来的住户也逐渐被同化。
从一个人
到一个群体
宁波的行为带动了很多人。大家都说,宁波算不上大英雄,却称得上是个大好人。
做板凳、修家具,看宁波经常一个人在院里推刨子,去年年初,院里十余名退休老人主动参与进来,成立了以宁波为队长的社区志愿服务队,13名成员登记在册。
“都是受宁波影响,大家伙儿闲着也是闲着,一块干点活乐和乐和挺好。”正忙着给木板画线的郭殿甲告诉记者,这种形式挺好,既能为居民干点事,还能发挥一技之长丰富丰富退休生活。
选木料、画线,锯木、推刨子,打眼、组装,再到磨砂、油漆……做个板凳十几道工序,大家各自分工,给辖区70岁以上老人每人做了个板凳。
尽管是一群花甲老人,但他们抄起刨子的那一刻,专注中透着股麻利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
“别小看这些马扎板凳,绝对纯实木,全靠手工工艺。”慢慢地,附近知道他们做板凳的人多了,谁家有木工活也来找他们。
75岁的韩世祥老人专门创作了队歌,“山师东路最北头,院内有伙悍老头。宁波站在最前头,冲锋陷阵带好头。磨刀抢剪刘老头,猛虎干将曲老头。木工画线是郭头,精心选料数张头。忙里忙外小刘头,后勤保障韩老头……”这首歌给他们打出了名声,大家戏称他们老悍头志愿服务队。
一群退休老人,又找到了新的“组织”,也有了发挥余热的平台。
前不久,大家自费买来乳胶漆、小铲子,彻底清理了大院每个角落的小广告。
垃圾桶紧挨墙边,一旦有车停上了,垃圾车进不去出不来,居民扔垃圾也麻烦。几个老伙计一琢磨,在垃圾桶前钉上俩隔离桩,开口仅够垃圾车的空间,既阻止了车主停车,也方便了居民扔垃圾。
树高了,挡居民家采光,老悍头们请来绿化所,配合他们一起把院里的树木一一修剪。
“前几天,院里一个老人切菜割伤了,开玩笑嫌我们给她家磨的刀太快了。”宁波说,可以说,山师东路1号院里这四座楼,不光各家各户的理发被他们承包了,菜刀、面板等的维护活儿也都是他们的。
春节前,宁波和老伴自费置办了菜、肉、面、油,调了20斤馅,邀请居委会、小区居民办了场“迎新春饺子宴”,场面其乐融融,邻里之间更和谐了。
名声打响了
还得脚踏实地
一个刨子,让宁波找到了同伴,更孵化出了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这个组织。
山师东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顾海霞认为,老人们开展的志愿服务能够解决群众困难,密切邻里关系,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强的社会“正能量”。
在辖区居委会、居民推荐下,去年年底,山师东路1号院老悍头志愿服务队入围济南市第四届责任市民,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奖。更可贵的是,服务队成员刘崇岳老人与儿子在不同的志愿队中同时获奖。
山师大传媒学院研究生们将山师东路1号院当做实习基地,跟踪采访。
槐荫、天桥的居民,花一个多小时乘公交专门来看看,报道是不是属实。
今年3月,这支队伍所属单位山东省供销社将这支队伍更名“省供销社老悍头志愿服务队”,并策划了一系列的专题报告,只为将这个典型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名声打响了,老悍头们诚惶诚恐。惶恐之余,商量着,活儿还得脚踏实地地干。
3月5日学雷锋日,老悍头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到本报爱心公益大集中,义务为居民磨剪子抢菜刀,修面板理发,周围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4月9日,老悍头们以及省供销社志愿者一行60余人,为长期帮扶的彩石镇王家庄村送去了2000多件衣物,还特意为村民带去了两台电脑。此前,宁波连续八年,几乎每周末都会和妻子一起来到王家庄村给村民们干农活、免费理发,对村民们的生活状况有切身体会。
就在4月28日,省供销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议上,宁波再次作为典型代表发言,会上还专门发出了为省供销社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进行捐助的倡议书。
这两天,院里更热闹了,为了让院里老人留下美好的记忆,老悍头们邀请了齐鲁晚报摄影记者徐延春为居民照相,免费照相的火热场面,感动了许多人。
“居民需要就是我的工作,只要用了心,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对于居民担心他退休的事,宁波说,即使退休了,只要有能力,还是会跟他的老悍头们继续为大家服务。
□记者手记
凡人善举带着温度
到山师东路1号院采访,这群老人,故事不少,但都不大。一聊却很感人,因为都是凡人善举,带着温度、摸得到。
做个马扎、修个面板、理理发、通通下水道,投入不多,却让居民感受到暖意。志愿服务其实不是一个人做很多事,而是每个人力所能及地做一点点小事,人人可为。
山师东路1号院多年保持的邻里守望传统,会让我们不自觉审视自己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人人皆知,高楼大厦水泥森林却往往挡住邻里温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