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山东梆子现代戏《黄土黄》演绎新农村生活
故事接地气,表演方式有突破
2016年05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黄土黄》演出场景。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18日,大型山东梆子现代戏《黄土黄》在声远舞台首演,现场座无虚席。这是一场关于农村的大戏,以汶上县探索实施的“土地托管”政策为背景,展现的是当下真实的农村生活状态,以两对恋人的故事为主线。传统的梆子戏与现代戏编剧相结合进行演绎。
本报记者 庄子帆
通讯员 张媛媛
真实农村生活
为故事背景
舞台上参天的大树、高低不同的麦垛子,将观众拉进了农村生活场景。伴随着高亢的音乐,一群身着金灿灿服饰的群众演员来到舞台中央。随后,男女主角依次入场。心直口快的小媳妇翠巧、善良贤德的村妇女主任赵玉凤、老实耿直的高粱以及满心欲破镜重圆的刘海山,4位演员将人物形象表演的深入人心。
当刘海山厚着脸皮乞求赵玉凤复婚时,做出了许多夸张搞笑的表情,惹得全场观众大笑。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演员准确生动地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表达出来,观众不断送上阵阵掌声。演员的全程表演以汶上方言为主,演唱的梆子戏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将梆子戏能抒情、能爆发的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部戏讲述的是一个黄土地的空巢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妇女留守,不仅要照顾家庭还承担着务农种粮的重任。只有麦收时节,青壮年才返乡务农。当地政府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实习“土地托管”政策,集中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故事以玉凤与海山、翠巧与高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汶上县山东梆子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庆芳介绍,这部大戏源于2014年,汶上县义桥镇土金水桥社区供销社在土地试点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赞赏后,得以在全国进行推广。围绕着这项工作,保护中心2015年5月份召集了汶上县山东梆子剧团的演职人员,着手编排了现代戏《黄土黄》。
剧团20年以来
首创新剧目
“该戏讲述的故事是一大看点,故事很接地气,真实反映当下农村人的普通生活,也没有回避空巢村的现状。”该戏的导演陈涛说,戏中不只是讲述当下农民对土地问题的探索,还有两对恋人的感情主线贯穿其中。结局圆满,表达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管是舞台设计,还是演员服装,都以金灿灿的黄色为主。“故事源于生活,但戏曲本身是夸张的艺术,舞美写意化,演员的表演和服装都做了适度夸张。”陈涛说,如戏中演员的服饰,观众看似普通,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件衣服上都加入了大量的纹理,设计感很足。根据剧的主题,人物的性格,规定情境做适当的夸张化、舞蹈化、装饰化、个性化处理,面料和工艺要厚重感很强,整体效果要符合剧的风格。
张庆芳介绍,这个剧团已20年没拍过新戏,一直在基层表演传统剧目,没有艺术创作的意识。对他们来说表演方式需要做到由传统戏到现代戏转变,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而且跳舞的群众演员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50岁以上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排练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与观众见面。
根据群众演员的情况,这部戏在编排上,导演“量体裁衣”设计了不同的场景和动作,比如在村子的广场上练太极拳健身。“虽然群众演员的年龄不年轻,但正是我们想表现的年龄状态,经过他们的刻苦排练,呈现出的状态,超出了我的预期。”陈涛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