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事件”不沉,法治精神不死
2016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众之所以持续关注“雷洋事件”,首先是不愿看到一个年轻人死得稀里糊涂,其次是希望能从这个事件的审查中感受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获得摸得着的安全感。五名民警被立案侦查对其他基层民警也是个警示教育,会让更多的民警理解并牢记严格执法,不随意逾越法纪红线。
  “雷洋事件”并没有石沉大海。6月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北京市检察院发布的这条消息,虽然没有披露案件的细节,但是传递了依法办案的决心,公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也会因此更为坚定。
  雷洋的离奇死亡距今已经二十多天。其间,北京市检方表示已依法开展初查工作,北京市警方表示“决不护短”。很多人对执法机关的这些表态将信将疑,担心这个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烂尾”。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因为之前很多舆论场中的热点事件都是这样不了了之的。况且,办案民警之前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一口咬定,对雷洋采取的强制约束措施并无不当,一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消息平台也以铁板钉钉的语气认定“正当执法底气十足”。这些未审先断的言论确实对事件的审查增加了不小的阻力。
  令人欣慰的是,执法机关没有被舆情左右,认真践行了“依法审查”“决不护短”的承诺。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对“雷洋之死”的审查只要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真相一定会浮出水面,正义一定不会缺席。检察机关既然决定对五名民警立案侦查,显然是掌握民警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如果警方只是狭隘地理解自身形象问题,恐怕一时很难接受检方的审查结果。面对让人尴尬的事实,北京警方以“继续配合”及时回应检察机关,让公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权力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
  公众之所以持续关注“雷洋事件”,首先是不愿看到一个年轻人死得稀里糊涂,其次是希望能从这个事件的审查中感受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获得摸得着的安全感,以免自己今后活得像草芥一样。的确,民警也是人,他们也可能犯人之常情的错。但是,只要是执法中出现过错,就应该依纪依法处理,因为纪法不容情。五名民警被立案侦查对其他民警也是个警示教育,会让更多的民警理解并牢记严格执法,不随意逾越法纪红线。
  现在,雷洋人死不能复生,五名涉案民警的前途也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当事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公众虽然因为此案坚定了依法治国的信心,但是也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希望公安机关继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尽快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如此,不仅人民群众会感受到执法中的公平正义,整个警察队伍也会成为从严治警的受益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