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器“戴口罩”,护的是官帽
2016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关育兵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警方立案调查后,目前涉案人员已羁押在看守所。(10月25日《华商报》)
  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站,目的是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的监测,将分析出的数据提供给环保局作为空气质量好坏参考,并辅助环保决策。其待监测因子包括:污染极细颗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铅、苯、气象参数、能见度等,这些数据,是对空气质量控制和空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平台,也是居民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最主要数据。
  空气质量监测站,主要通过空气采样器进行工作。空气采样器暴露在空中,探头通过吸入自然的空气进行监测。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就好比给采样器戴上了“口罩”,过滤了空气,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监测实时空气质量。说得直接点,棉纱就是在过滤污染空气,提供虚假的监测数据。
  在现实中,公众对于一些地方的空气监测数据,是有些许疑虑的。设立国家直管的监测站,其目的就在于消除行政干扰,以更真实地获得监测数据。不仅如此,为防范数据人为造假,国家还设了多层关卡,包括数据的“一点多发”、远程监控及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长安区监测站涉嫌数据造假,就是在“飞检”中查出来的。
  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等造假行为,会让污染的空气变得好看一些,也可以让官员逃避处罚。但假的就是假的,虚假的空气监测数据,与公众的感受不符,损害了国家空气监测的权威性。相关责任人员就此被送进看守所,实是罪有应得。
  需要注意的是,有环保系统的官员表示,因为以前没有类似的违法处理,也就不知道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作为环保官员,不知道监测数据造假的严重性,这样的说法,无论如何,也是难以让公众信服的。但由此也表明,环保监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还不清楚,被羁押的涉案人员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处理。但愿此事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开始,用法律的力量加强责任约束,督促相关人员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上,而不是如何作假,以保住自己头上的官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