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上周六,武昌火车站附近一家面馆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年轻顾客将面馆老板头颅砍下,丢进垃圾堆。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血腥施暴,这起案件本身已经很让人恐怖了。但更令人恐怖的是,事发之后网络舆论对该案的某种评价——由于盛传该案的起因是面馆老板恶意抬高面条价格,不少网友认为老板被砍“罪有应得”、同情砍人者“申诉无门”。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连一些以精英自居的公共微信号,也头头是道地评论说这是“用菜刀跟你讲道理”。
这种舆论倾向很奇怪。以正常的逻辑分析,老板宰客即便属实,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恶,而杀人却是大罪,忽视了杀人大罪而去指责宰客小罪的“罪有应得”,这种逻辑无论如何也是讲不通的。
然而,在近年来很多新闻事件中,你会发现这种疯狂的是非标准在网上四处横行。远的不说,今年春节期间,宁波一家动物园发生游客为逃票误入虎池被老虎咬死的案件,按说逃票同样是小错,为了救人性命击毙咬人的猛虎也属正常,但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竟也是一边倒地谴责逃票者“活该”、“不作不会死”,并为被击毙的老虎叫屈。
这类论调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持此论者评判的依据不是过错的大小,而是过错离自己的远近。被人砍死和被老虎吃掉虽然骇人听闻,却是离自己很远的恶,远到无法让人对它积累怒气。相反,逃票和宰客行为都是离他们很近的恶,大都曾“亲历”过,而每当看到逃票者和黑心店主,他们就会积累“怒气值”,等到积小怒为大怒,一经有逃票者被咬死、宰客老板被砍死之类的新闻爆出,他们就会把被害者当成愤怒对象的替罪羊,恨不得自己化身为老虎和砍人者,上去给“仇人”致命一击。
明白了这个逻辑,也就不难理解在行凶者是精神病患者的消息爆出之后舆情的翻转。听闻这一消息之后,先前还在高喊“菜刀维权”的网民们脸一变,开始厉声要求“枪毙这个疯子”。为什么会有这种翻转?很简单,因为行凶者是精神病人的消息,一下子拉近了他的恶和常人之间的距离。“武疯子”谁没见过?谁没害怕过?人们对常见之恶的“怒气发泄”机制又开始启动了,必欲除之而后快。
说白了,网络舆情围绕“武昌血案”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过是某种怪异的评判逻辑的又一次“发作”,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情绪的宣泄。在一个真正健全的法治社会里,人们日常生活中逃票、宰客之类的恶行都应当被管束和纠正。如果民众们对这些日常小恶都能依法维权,那么,那股起于日常生活的戾气也就不会累积膨胀。当下某些群体戾气的肆虐,从一个侧面说明,要建成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我们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