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小确幸”
2017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曾经看过一句话,“手机填补了人的无聊,也拿走了因无聊而诞生的很多伟大。”
  我和手机不亲,对微信等社交平台不太感兴趣,经常被朋友笑称“落伍”。将手机扔在一旁,大块的时间,用来看书,写字。然而,人终究是社会动物,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机不离身,触久生情,会发现很多美好的“小确幸”。
  刚出正月,一场倒春寒袭来,我因病进了医院,高烧不退,整个人无精打采。这时,“嘀嘀”两声,一条短信进来:“今天在文汇报看到你的文章,很喜欢,祝贺!”简短几句话,令我顿时来了精神,一股暖流从心底流过,说不出的欢喜。还没打完吊瓶,又接到外地读者的电话,絮絮说了一会儿。放下电话,旁边床上的一病友打趣地说:“你看你,接了个电话心情好多了。我觉得你,一定是个作家!”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我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读者的短信或电话,对我来说就是小确幸,被小心翼翼收藏,装进时间的宝盒。写作是个苦差事,耐得住寂寞,就势必要学会独处,远离喧嚣热闹,才能保持专注。很多时候,关掉电脑,或合上书,摸出手机,发现一些信息正排着队等待我来“审阅”,眼睛里盈满小甜蜜,多半都是来自读者和身边朋友的。“刚刚读完了《爱情果》,把普通水果写得活灵活现,写出了生活哲理,写出了快乐人生,了不起!”“今天晚报的‘艾氏传奇’考据严谨,赞一个!”“同在一城,心在咫尺。关注关怀,从未停息。天气寒冷,问候加温。阳光灿烂,祝福温馨……”赞誉,点评,关心,祝福,我感佩着,又温暖着。昏黄的灯光下,常常抱着手机发呆,被母亲问及怎么了,我笑而不答,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满足。我就像田埂上耕种的农人,只有读者喜爱我的作品,收纳我的柴禾,我才是幸福的。
  借书的短信或信息,对我来说也是小确幸。平日独爱阅读,看书博且杂,因此经常去各大图书馆“淘”书。我出行坐轮椅不方便,借书这活儿就委托于朋友。跑一次腿,多借几本,把书名编成短信发过去,然后就静候佳音。“还差两本,明天再去找下,放心吧。”“这些书我连书名都没听过,真是开了眼界,借书其乐无穷也。”其间也闹过不少笑话,“张爱玲没找到,胡兰成的可以吗?”我忍不住偷笑。心心念念想着恋慕已久的书就要飞奔而来,内心不禁鼓胀成一只蓝色的小帆,很是激动,恍若盛装会见老友;而朋友的慷慨出手,又令我无比感动。每一条短信都带着体温,此时此刻,手机变成情感的探热针,度量出这个世界的微情大义。
  感谢手机的便捷,感恩情感的连接。广漠天地之间,因了这台手机,我们传情达意、分享幸福,岂不快哉?其实,珍视且珍藏的是手机里储存的那一份份信任和情谊,无论是来自陌生人,还是源自身边人,因为“手机无远弗届,某一天我们将怀念面对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