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孝老,她们都是好样的
妇女节到了,本报邀您聊聊女性对家庭的重要性
2017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全国十大当代孟母”邹城市城前镇陈继英(右一)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璐采访。
     本报济宁3月7日讯(记者 黄广华 贾凌煜) 国以家为本,一个人的培养教育,离不开家庭。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变迁,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都逐渐成为家庭的核心和支柱。在“妇女节”之际,本报邀请市民参与讨论“女性与家庭建设”话题。
  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源远流长,孟母成为了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近几年邹城市通过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美德美家美行美颜”(三新四美)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女性自身素质和形象,发挥了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邹城城前镇大柳峪村村民陈继英的故事妇孺皆知。她义无反顾给三个没娘的孩子当起了后妈,视如己出、百般呵护,使这个曾经失去母爱的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欢笑。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丈夫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经多方医治无效留下3万多元的债务去世。为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陈继英卖冰棍、收酒瓶、拾破烂,为了给孩子们筹集大学学费,长年的劳累使她患上了腰间盘突出、腿疼等多种疾病。在她的支撑下,三个孩子都被培养成才。两个孩子进入大学,一个考入高职院校,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陈继英的故事令人感动,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当代孟母”、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感动邹城十大人物”、“邹城道德模范”。
  在邹城市北宿镇,张厚玲是十里八乡群众眼中的榜样。1977年,时任东毛村妇代会主任的张厚玲接触到了杨刘氏,出于工作以及对老人的同情,她开始义务照顾无儿无女的杨刘氏和老伴。几年后,杨刘氏的老伴因病去世,张厚玲给他办理了丧事,并将杨刘氏直接接到了自己刚翻盖的新屋里,像母亲一样照顾了30多年。张厚玲说:“当年把老人家接过来照顾,就做好了打算,只要身体还行还能背得动,就一直照顾下去给她养老送终。”现在92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张厚玲的老伴、儿子、儿媳也都把杨刘氏当成了亲人。在她的带动下,所在的北宿镇东毛村敬老孝老蔚然成风。

 □相关链接                                 
欢迎说说身边“可爱”的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秩序,核心是告诉人们家庭成员有分工,要干好自己的事。男性主外,女性除了社会角色外,主要是家庭角色,她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位女性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经营的成败。 
  从一个爱子孝老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形成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有着至关重要和无可取代的作用。全社会应进一步重视女性,引导女性文化兴家,倡导女性以德立家,推动形成良好家风和社会风尚。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天下所有劳动女性的节日,不论是正奔波在职场,还是在家做全职太太,她们都是劳动者。转身看看她们,脸上是否洋溢着轻松、幸福的笑容,抑或眼角多了一道鱼尾纹,鬓角多了几丝银发。 
  在您的亲身经历中或所见所闻中,女性担任着怎样的角色?是如何参加家庭建设的?她们在其中是不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观察过后,感慨不要只停留在心中,欢迎广大读者关注今日运河官方微信号或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在稿件下方评论区域进行留言。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女性与家庭建设故事”,共树和谐家庭、幸福家庭新风。
 本报记者 黄广华 贾凌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