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将打通这6个渠道
打通资源配置通道,打造企地合作发展共同体
2017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关链接       
  本报济宁3月7日讯(记者 于伟) 新常态下如何个性化扶持企业,济宁高新区用“三大计划”引领区域转型升级。在3月1日“三大计划”企业座谈会上,围绕“打造企地发展共同体”这一目标,济宁高新区用“八位一体”模式构建产业生态,走产业园区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通6个方面的资源配置通道。
  打通降低成本通道。结合近期国家出台的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等系列政策,尽快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研究出台最有力的发展措施,探索产业地产开发、工业物业管理、产业链缺失环节平台建设、企业拎包入住等办法,变一次激励性奖励为长期受益,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运营费用。
  持续拓宽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抓好金水、金暖“两金行动”,用足过桥基金、重组基金、产业基金,探索“产业+基金”的路子,一个产业有一支基金对应,逐步形成与产业导向相衔接的产业基金群,让金融活水可以顺畅流向企业。
  打通对上争取和承接政策资金的通道。去年济宁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名片45类82个、省级名片66类135个,今年要继续坚持为区域争、为产业争、帮企业争,上级支持资金归口统计不得低于全省总量的1%。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重点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更大力度引导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系列“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为纽带,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联盟。持续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并用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整合引进全球科技资源。发挥行业公共平台的支撑作用,按照“有团队、有人员、有实体、有经营”的思路,推动行业公共平台开放运营,并建立平台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打通人才向企业配置的通道。济宁高新区全力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建设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用产业开发的理念来发展人才服务市场、培育人才服务主体,落实人才便捷流动、优化配置的市级权限,启动建设在济宁为世界的“圣地智库”,为企业配置更优秀、更实用的人才。特别是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建设好圣地智家公寓,汇集金领、白领、蓝领、灰领等多层次人才,使高新区成为济客的首选创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打通资源配置信息的通道。要持续对资源配置部门在面上定硬指标,对每类资源的确权办证率,3年内全区面上要达到80%。同时,搭建一个平台,把资源各类的信息都落到地图上,细化到每一块地、每一个建筑,各类信息要全覆盖,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
  “企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石,越是发展关键时候,越需要政府与企业抱团共同发展。”市委常委、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山说,进了高新门,就是一家人,政企形成利益共同体,要打通这6个方面通道,这也是打造企地合作发展共同体的途径。
扶持企业方式再转变 “让更多小树变大树”
  打通资源配置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41家企业被纳入高新区“三大计划”的企业,以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13%数量,占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去掉煤炭企业)总数的六成。“三大计划”的实施,意味着高新区扶持企业的方式在发生转变。
  扶持方式向个性定制、按需求配置转变。原来扶持企业多以文件形式,压力足,压强不足,尤其在企业某些特殊需求点上力度不够。“三大计划”则聚焦企业需求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现阶段最急需的要素配置,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吟龙计划”扶持主体为科技型成长企业,在科研方面需求比较强,“吟龙计划”便着力该方面发力。
  扶持方式向责任对赌、合同化管理转变。济宁高新区成立了合同管理委员会,“三大计划”制定了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条款,把双方承诺纳入规范化合同管理,政府提供企业什么优惠政策,企业承诺干成什么事情,都有明确规定,也直接关乎政策的兑现。
  扶持方式向重视本土、两条腿走路转变。发展产业坚持自主培养当地企业和招引高端项目并重,在引入大企业同时,也更加重视本土企业,更加重视为区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将企业比喻一颗颗树木,就是要让更多高新区的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报记者 于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