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老韩的住房梦看到希望了
2017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刚

  昨天,我收到了我的老朋友韩丙旺发来的短信:张刚,你啥时候回来啊?十九大报告上说,“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你得给我好好讲讲。
  我明白老韩的意思,他是济宁市梁山县人,现在在济南做装修打零工。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济南买个房子,有个固定落脚的地方,把孩子接过来上学。
  我能体会他对于房子的迫切感受,因为另一个朋友林芳,也曾为房子的事发愁,常跟我叨叨。林芳是济南市普利街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曾经是一名棚户区居民。过去那片儿的房子,最小的才8平米,挤着一家三口人,转个身都难。一个院的人共用一个厕所,早晨起来都得排队上;一遇大雨,有的居民在自己屋子里拉着塑料布接雨水。有一次下暴雨,有的房子被吹得晃悠,居民们赶紧跑出来找林芳想办法,林芳急得直跺脚:我哪有什么好办法啊!
  不过现在,他们的生活可大变样了。普利街社区已经完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就在一路之隔的馆驿街小区。只有一套住房的居民,8平米可以置换新房的43平米,再加上搬迁补偿等一系列补偿政策,有的居民花两三万就住上了新房。
  林芳说,也许是住上新房的心情太迫切,当初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棚户区就拆迁完毕了。当时蜗居的居民都住进了南北通透、带电梯、有双气的房子里。现在他们楼下就是超市、医院和学校,社区还经常搞文化活动。我每次去,看着他们的笑容,心里总会感觉暖暖的。只有感受过他们当初的无奈,才能更加深刻体会他们现在的幸福。
  遇暴雨,林芳再也不用为居民的房子急得跺脚了。棚改改善的是本地居民的居住条件,要让更多像老韩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口实现住有所居,则要靠进一步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就在这两天,山东又推出新政:符合条件的,租房可落户,子女可就近享受义务教育;公租房重点保障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者;公积金连续足额缴纳三个月,就能提取夫妻双方公积金支付房租……此前,为保障新市民住房,住建部会同八部门联合发文,在12个城市试点住房租赁市场改革,探索租售同权。就在22日,住建部又明确表示,正在抓紧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
  租售同权,租购并举……住房保障好消息频频。我相信,老韩的梦想,快要实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