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脑瘫少年反哺85岁奶奶
靠养鸡撑起一个家,梦想见妈妈一面
2017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尽管刘国栋喂鸡的时候常常避开奶奶,但奶奶总想搭把手。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摄
  刘国栋孝顺地给奶奶捏肩膀。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摄
     12月6日下午,记者采访结束开车离开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槐树刘庄时,外面传出音乐声。17岁的脑瘫少年刘国栋拉着借来的音箱,唱着:“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少年与85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自出生便被确诊脑瘫,母亲改嫁,父亲患上精神疾病。今年,他开始养柴鸡,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本报记者
赵念东 牟张涛 袁文卿

借钱盖了三间房
让奶奶搬离窟窿屋

  在定陶区黄店镇槐树刘庄,一根电线杆上写着“出售柴鸡”等字样的牌子。“这些字都是刘国栋自己写的。别看他小学二年级都没上完,会写的字多着哩。”一村民说,刘国栋虽然患病,但很聪明。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来到刘国栋的简易养鸡棚,高高瘦瘦的他正在喂鸡。由于患脑瘫,他的动作有些夸张,口齿很不清楚,但思路清晰。
  在他家门口,记者见到了85岁的奶奶陈先爱。“这房子是今年翻盖的,除了亲戚接济,还借了不少钱。以前的屋太破了,三间房都有窟窿,国栋说我辛苦一辈子,非要让我住住新房子,钱他来想办法。”陈先爱边说边领记者进院子。
  打开院落大门,一个打料机映入眼帘。“鸡饲料都是我自己打。”刘国栋说,搬运较重的袋子时,他都是一点点挪。
  “奶奶一个人忙里忙外不容易,我二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刘国栋说,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年仅10岁的他出去捡破烂。“捡到还能用的东西就拿回家,其他卖掉。”然而,由于不懂其中门道,他捡了一个月的破烂,才卖了十多元钱。后来,他又给村里的养殖户割草,挣些苦力钱。
  “我14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年春节前,我拿着奶奶节省出的90元钱从集市上批发了一些鞭炮,可半路上被其他小孩抢走了。”刘国栋说,这些钱是奶奶从牙缝里省下的。“我当时就哭了,觉得自己是个拖累,真想一死了之。然而我又想,如果我走了,患病的爸爸和衰老的奶奶谁来管?做人不能这么自私。”刘国栋说,他要活得更好,活出自己的价值。
母亲改嫁
父亲患上精神病

  “国栋这孩子命苦啊,他是2000年10月份出生的,当时家里穷,住不起医院,他妈妈不得不在家里生产。”陈先爱说着眼眶就红了,国栋出生时脐带绕颈三圈,造成小脑缺氧。“他生下来不会哭,和其他小孩不一样。”陈先爱说,后来送往医院治疗,被确诊为脑瘫。
  因承受不住这份压力,刘国栋的妈妈生完孩子两个多月后就离开了,后来改嫁了。而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刘父,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精神崩溃,患上了精神疾病。当时已年过六旬的陈先爱又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一边照顾患病的儿子,一边抚养刘国栋。
  当刘国栋一天天长大,他的脑瘫症状也日渐明显,主要是出现语言和行动障碍,说话费力且含糊不清,上肢不受控制。在村里的孩子眼中,每天“手舞足蹈”的他成了一个“异类”,形单影只。“不管别人怎么说,俺国栋除了说不清话和控制不住双手外,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聪明。”陈先爱说,她与刘国栋去成武县看望他住院的父亲,只去过一次,他就能记住来回的路。
他想办个养鸡场
证明残疾人也能行

  今年,年满17岁的刘国栋做了一件他们家的大事,他拿家中4亩大蒜卖得的2万元钱买了1000余只雏柴鸡。他这一举动引起村民议论,甚至质疑。为了证实自己能行,他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中。很多鸡苗放在一起,容易造成踩死现象,为此,即便是6月份最热的天气里,刘国栋也不分昼夜地待在鸡棚中。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他,这次只死了100余只雏鸡,这让村民对他竖起大拇指。
  “柴鸡按斤销售,大多是通过集市,但销量很少。”刘国栋说,后来很多爱心村民前来购买,原来1000余只柴鸡,现在只剩下不到300只。
  眼看养殖的柴鸡就要卖完,刘国栋对将来又有了新构想。“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和其他跟我同样有缺陷的人一起,办一家真正的养鸡厂,自食其力,证明我们残疾人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刘国栋说。
  “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我很想见妈妈一面,不为别的,就是想告诉她,我不是一个拖累,我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你们。”尽管很费力,但他还是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心里话。
  采访最后,刘国栋用借来的音箱,唱起他最喜欢的歌——《感恩的心》,他希望通过记者的镜头感谢所有关心他的爱心人士。“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