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压城?漏洞百出的误读
近年来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保持稳步上升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月16日讯(记者 高寒) 1月15日晚,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老蛮评说”发布《山东,债务压城的山东》一文,称根据计算山东2017年前三季度及2016年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数据,可以推算出山东即将陷入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该文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记者阅读此文后,重新梳理省统计局、财政厅相关数据发现该文漏洞百出,山东其实财政远未到入不敷出的境地。同时,文章中所提到的转移支付、财政赤字等,均是正常情况,并不能说明山东财政遇到的问题。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山东省2016年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86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213亿元,非税收入1647亿元。同时,近年来山东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在保持稳步上升(见图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山东省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755亿元。这样一算,山东省政府拿到了5860亿,花出去了8755亿,这也就是说,山东的收支差为2895亿元左右。
  而这2895亿元的收支差,并不能说明山东省入不敷出。相反,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这说明了山东将自己创造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上交给了中央,而中央拿着这笔钱用在了更需要的地方。
  统计数据显示,基本每个省份(含计划单列市)在2016年都会出现收支差。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浙江三地也不例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北京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081亿元,支出为6406亿元。2016年上海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406亿元,支出为6918亿元。2016年浙江省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301亿元,支出为6974亿元。由此可见,出现收支差,并不是经济状况不理想、财政出现问题的表现。
  我国早已告别了过去“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财政政策。自2013年来,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规模也逐年扩大。根据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理论,财政赤字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例如,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来影响利率、刺激消费等,同时单纯的财政赤字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这也成为不少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山东2017年9月末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降到55.2%。这说明山东企业债务持续减轻,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而今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金融数据,2017年企业债券净融资4495亿元,同比少2.55万亿元,仅为2016年全年数据的不足15%,降幅达到85%。这说明,企业债券规模增长减速已经是大趋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