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买代帮 让贫困户有尊严脱贫
单县创新思路方法实施以买代帮,精准扶贫到农户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帮扶人员与贫困户交流。 本报记者 李德领 摄
     本报记者 李德领
  
  近日,齐鲁晚报记者采访获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单县曹庄乡创新思路方法,结合贫困户庭院中绿色生态农副产品和县城高标准绿色健康饮食的供需关系,在全乡扶贫开发工作中实施以买代帮活动,帮扶工作队以适度高于市场的价格,直接从帮扶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家中购买农副产品,让贫困户有尊严脱贫。
  280斤鲜枣
帮老人增收了1400元
  曹庄乡荣庄村贫困户荣目更和妻子都年近八旬,三个女儿远嫁他乡,家里养了几只山羊,院中还有两棵枣树,县审计局联户帮扶人员齐春丽和该户签订了购买山羊和枣子的协议,等枣成熟后,齐春丽以高出市场价购买了老人280斤鲜枣,荣目更老人因此增收了1400元。
  据了解,荣目更家里枣树结的枣子,大都被过路人和邻居摘吃,落在树梢的枣子也都烂掉,从未卖过钱,“以前枣从未卖过钱,真没想到还能换这么多钱,赶上一亩地一年的种粮收入,有了这些钱,日子宽裕多了。”荣目更第一次拿到卖枣的1400元钱时激动地说。
  齐春丽在荣目更老人的枣成熟后,在朋友圈一经“推销”,一上午时间就全部卖完。单县审计局驻曹庄乡荣庄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张义东说:“荣目更家的枣树果满枝头,我们认为这是帮助他增收脱贫的一条途径,便承诺等到枣子成熟时,以高出市场价格全部收购,老人年迈体弱,增收致富能力不高,我们购买他家的枣子,使他多了一份收入,也是一种精准扶贫方式。”
增加贫困户收入
激发致富信心
  赵庄村贫困户刘克千患脑血栓后遗症,孩子上学,家里仅靠妻子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单县中医院扶贫工作组把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他们看到刘克千家中饲养红公鸡,工作组以1300元的价格购买了他家8只公鸡、50斤鲜枣及6斤韭菜花,让其全家有了“意外”收入,并承诺以后还会收购他家的农副产品。
  “家里的公鸡都是去集市上卖,有时一天也卖不出一只,家里的枣和韭菜花也就分给亲戚邻居吃了,根本换不来钱。他们把公鸡买了,不仅免去我赶集的辛苦,给出的价格还高出市场价。”刘克千说,他准备再扩大公鸡散养规模,责任田里多种蔬菜,重新鼓起了他发展的信心。
  “通过以买代帮,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是在真心实意帮他们脱贫致富,很多帮扶干部自愿和群众建立了亲戚关系,回到原点,找回初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曹庄乡党委书记许广刚说。
以买代帮
创新扶贫模式
  据许广刚介绍,为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掌握贫困户实时需求,他们全乡300余人的帮扶人员每周都会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多数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反映,不少贫困户家中,都有零星种植的瓜果,散养的家禽,且都是绿色生态农产品,由于现在溜乡的商贩很少且价格压得很低,有些根本无人问津,很多资源闲置过剩,很难变为农民收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健康绿色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生态农产品情有独钟,如果能把贫困户家中的绿色生态农产品通过有效途径输送到县城,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许广刚介绍,全乡300多人的帮扶人员及后方单位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再通过他们推向市场,就能更好地带动群众发展种植养殖,贫困户增收潜力更大。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曹庄乡要求各帮扶责任人深入农户全民排查,对贫困户家中养殖的农副产品登记造册,确定供需意向,签订以买代帮协议,向贫困户做出购买承诺,确定购买时间和购买价格,购买价格双方协商,随行就市。
  “以买代帮,精准扶贫,得到了贫困户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也让他们有尊严地实现脱贫。”许广刚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