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字[2017]29号)文件精神,经单位申报、地市推荐、专家评审、现场复核等程序,2017年,滨州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成为滨州市唯一一家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滨州市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医院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等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服务宗旨、院训、院徽、院歌以及制度规范等方面,通过重点专科、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医院内部装饰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中医药知识,搭建了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与窗口。
  本报通讯员 张新云 本报记者 郗运红
  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自2013年,医院持续投资4500余万元购置核磁共振、全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椎间孔镜、关节镜、彩超、G型臂、C型臂、电子胃肠镜、等离子手术系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1700余件国内外先进诊疗设备,引进康复机器人、悬吊康复系统、数字化跑台、吞咽障碍治疗仪等100余件康复保健设备,添加了全自动胶囊填充机、膏方多功能浓缩提取机组、智能煎药机、无烟膏药熬制机等先进的制、煎药设备,逐步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优化就医环境
完善医院科室设置

  医院对各门诊诊室、体检中心、制剂室、手术室及两栋旧病房楼进行全面整修,配备电梯、电视、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对原市中心血站进行整体装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检治未病中心的服务功能,建成滨州市设备齐全、服务一流的干部保健基地和康复中心。对医院路灯、指示牌、科室宣传牌等进行更新设计,营造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不断完善医院科室设置,医院近期投入800万元建设了设备先进、服务优质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开展有针对性、探索性、个性化的“治未病”中医体检和评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月,中医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正式运行。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夯实主体支撑体系

  自2013年,医院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渠道引进人才260人,人员梯队建设更趋合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搭建合作平台,对医院输送技术支持,并对滨州市中医医院优秀人才进行培养。自2013年,滨州市中医医院连续得到了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忠良教授、北京309医院白一冰教授、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昭纯教授等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2017年3月,医院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知名专家打造妇科、肿瘤科、皮肤科三个“名医传承工作室”,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截止2017年底,已聘请专家6人,坐诊16次,接诊病人500余人次。自2013年,滨州市中医医院先后派出60余名骨干到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为医院的振兴发展注入了充足活力。同时,医院注重继承发扬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活动,迄今为止,医院共有5名中医主任医师,帮带学生14人。
创新科室发展模式
促进中医特色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形成“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医疗发展格局。医院以创新诊疗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启动实施了“创新型科室”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了科室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2017年,医院开展了三氧大自血疗法,目前已开展治疗1000余例。医院骨伤科成功开展了拇趾外翻微创矫形技术,标志滨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微创矫形技术迈上新台阶;医院自主研制的咳喘贴、消渴膏、通脉化瘀胶囊、全生利咽丸等受到患者欢迎。医院创新开展的腹灸治疗慢性胃炎、盆腔炎等疾病,核桃灸治疗面瘫、缓解眼部疲劳等新技术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仅2017年,滨州市中医医院独立创新开展的颈椎、胸椎椎间孔镜手术达7例,已成为全省开展该项手术例数较多的医院,走在了全省微创治疗脊柱疾病的前列。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打造中医护理服务品牌

  医院积极探索中医护理查房模式,规范中医护理查房标准,融入中医辨证,中医四诊专科查体,充分体现辨证施护和中医药特色健康指导。创新反交班模式,加强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推行5S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护士工作潜力,病区管理更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医院注重理论与实践双提升,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中医基础理论及穴位实操培训,护士通过率达100%。2017年,医院创新开展了杵针、核桃灸、腹灸、面饼灸等护理新技术,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收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
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自2015年,医院连续三年承办了滨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培养基层中医骨干800余人次。举办了滨州市第一批、第二批“西学中”继续教育和省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参加继续教育人员达1000余人次。完成对惠民县中医医院、沾化区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率先在高新区两个社区建立了中医药基层卫生服务指导站。协助市中医药管理局完成了五级中医药师承县、乡村级继承人考核工作。启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签约患者提供优惠的健康咨询、查体及就医服务。目前已有120名患者完成签约。2017年9月,滨州市中医医院承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行动”滨州市启动仪式,为广大群众宣传讲解了《中医药法》,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现场义诊和中医护理项目体验,为全面提升全市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医院还积极推进与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医院的联系,探索建立“滨州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医院成立了中医志愿者联合会,先后组织中医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举行大型义诊活动50余次。在市老年大学开展中医大讲堂,举办健康讲座70余次。医院成功举办了“冬病夏治”“三九贴敷”“第一届膏方节”“第二届膏方节”等特色服务活动,为上千名市民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特别是自2015年,滨州市中医医院成为滨州市医疗卫生系统唯一一家工会会员服务基地,累计为1600余名工会会员提供诊疗服务,减免费用98万元,为推动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做出了积极努力。
  滨州市中医医院在“追赶超越、稳步发展”的跑道上,坚持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医院中医药文化体系构建,促进医院中医优势特色和创新能力扎实提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医药事业,为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