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小学胡兴芸:
坚守26年,见证城郊小学成长
2018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胡兴芸
  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几个26年,若将26年都付与一件事,且始终不忘初心,这样的人生往往纯粹且美好。
  济南市文庄小学校长胡兴芸用26年见证了省城城郊小学的变迁,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人在迷茫的时候才会有倦怠,我没有,因为我始终在朝向目标的路上。"胡兴芸说。
  本报记者 徐洁       

  “用心就会有发现”
  3月5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文庄小学校长胡兴芸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一句话:“用心就会有发现,发现就会有创造。”这不是空话,是她26年从教生涯的感悟。这些年,她辗转在市中区多所城郊小学之间,或者任教,或者做管理者。
  1992年,师范学校毕业后,胡兴芸踏入的第一所学校是杨庄小学,“平房、土地、大水缸”串起了她对当时校舍条件的印象,“你也许都没见过,当时办公室和教室的地面没铺任何砖和水泥,露着泥土,坑坑洼洼。”她对记者说,如今的杨庄小学办学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后来,她又先后在魏华小学、文庄小学工作,都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自2011年至今,胡兴芸担任文庄小学的校长,巧合的是,她就是这所小学的毕业生,对这所已有70历史的小学有着别样的情感。
  “当时我在的时候学校是平房,毕业第二年就盖了楼,现在这栋楼要随着旧城改造一起成历史了。”她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时在济南非常偏僻的文庄现在越来越繁华,不久后,在此驻守了六十多年的文庄小学也将随周围一同拆迁,而在学校的正南,已经盖起了一所可容纳48个班的新学校。
  “从硬件上,现在城郊学校新风系统、班班通等,一个都不少。”她说。
  老师们的超级“补丁”
  开学已经两天,胡兴芸在学校办公室也住了两天,“晚上要安排人值班,年轻女老师我不放心。”她说。与大校相比,规模小的学校当家难度一点都不小,同样要面临师资调配、校园安全等问题,也时常需要就某些问题与家长耐心沟通、承受委屈,课程设计、教师职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由于周边拆迁,有的孩子家离学校较远,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提供配餐及延时服务,由于老师本身不多,老师值班周期一个月就要轮一次。为了发现问题改善服务,胡兴芸与老师们一起轮班,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
  二胎政策后,女性最集中的中小学常有老师怀孕、休假,因此,师资的临时性空缺是所有学校都在面临的问题。当有老师请假时,胡兴芸又成了"补丁",或亲自代课,或亲自批改作业,圈出讲授重点,手把手协助其他老师共同把班带好。
  “人的发展”是永恒的核心
  文庄小学只有8个班、20余名老师,但胡兴芸相信,舞台再不起眼,只要用心,总有作为。
  “以文化人、以德养慧、书香立校、文慧人生”,这是文庄小学的办学愿景。胡兴芸深知语文这一基础课程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瓶颈”。
  为此,她与老师们一起开始了语文教学改革,以“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促阅读效率提升”为主题,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研组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再就是向课堂要时间,她提出“简简单单学语文”,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
  “无论教育还是管理,人的发展是核心。”胡兴芸说,有好老师才有培养好学生。年轻老师多,如何培养?胡兴芸颇费脑筋:新教师到校,会得到一份写有各项规范的“明白纸”,工作起来心中有数;此后,新老教师每周上一节“同课异构”课,互相点评;学校还经常开展以新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让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中,在课程研究中成长。
  在政府的加大投入下,如今,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城郊小学的硬件条件实现均衡已不是问题,但更核心的均衡在软件,而这恰恰是慢功夫,需要点滴努力的积累。胡兴芸相信,用心就会有发现,发现就会有创造,从城郊学校走出又回归,一坚守就是26年,这或许就是时代赋予她的美好使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