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余有故事的老物件留住乡愁
一块瓦当也有说不尽的韵味
2018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金的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这几年越来越红火了。说它红火,并不是赚的钱多了,因为博物馆免费开放,老金甚至还倒贴了不少钱。但是博物馆藏品多了、名声大了、来参观的人多了,人们甚至寄希望于在这里寻回失落的乡村文化。这里曾经只是馆长金国的一方小天地,如今却是八方游客的乡愁回忆所,也许以后,会是一条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老街。
  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位于省庄镇岳庄村,这是个回汉族兼容的村子。博物馆自从2005年起免费向社会开放,由最初的460多件藏品,到如今展览藏品5200余件(套),全部是金国自己一件件搜罗起来的,而且自负盈亏。开馆以来,这里累计接待了416个社会团体、10万多游客,挂牌成为很多单位的学习交流基地,这对于一个规模不算宏大、展品不算国宝、隐藏在小村子里、靠馆长一人支撑的博物馆来说,似乎像是一个传奇。而金国还有更多的好“宝贝”,都苦于没有场所进行展览。
  博物馆里到底都有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前来?其实就如名字一样,乡村文化。从前的农耕农织、店铺门肆、生活起居、交通出行等等,分主题陈列展示,展品则全部来自于金国这几十年来的积累收藏,他把它们逐个分类,构建起了各种生活场景。博物馆进门左手边墙上有个石算盘,重达4吨,光收集起91粒石头算珠就用了十年时间;老酒坊里陈列的老坛酒年月多的数不清,壶中酒却一滴未少;大块的海底角螺化石已经玉化,用手电筒一照颜色透亮……
  像这样“有故事”的藏品,博物馆里不在少数,而为了收集一件心仪的藏品,金国能跟宝贝主人耗两三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弄不来急得睡不着,弄来了高兴得更睡不着”。八九年前,他还常去汶河边守着那里的淘沙船,在沙里翻翻找找。“起初家人不支持我收藏这些东西,花在这上面的钱我自己也数不清。这些年维持博物馆,投进去的钱就更没数了。我自己有其他生意,但是不等赚钱基本就都预支了。”老物件里自有它的美,很多人发现不了,但金国却是慧眼识珠的人,一个贝币、一块瓦当、一块石头甚至一块木头,在他眼里,都自有说不尽的韵味。
  所以为了留住老祖宗创造的美,他愿意投入,哪怕很多人曾说他“神经病”。“现代人只讲实用,不讲美,所以有些东西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有钱都买不到。小时候的回忆、乡村里的记忆,现在不留住,今后就没有了。”也多亏了老金收藏的这些老物件,让都市里忙碌的人群还能有个地方,回到过去。
  随着“乡村文化振兴”口号的提出,金国也开始着手筹建他的“民族传统文化一条街”,以收集到的老门窗、老青砖等物件,复原明清当铺、药铺、客栈、肉铺、酒馆、茶馆、布行、商行、铁匠铺和四合院落等旧市风貌和建筑,不是仿古,而是真的情景再现。“30万块青砖我都收集齐了,连一杯一碗都是旧物,想想就有‘穿越’的感觉。”对于未来,金国有他自己的设想,以民族传统文化一条街为中心,整合乡村文化和其他原生态旅游项目,带动乡镇经济发展。未来不可量,但就目前而言,起码他替我们留住了乡村记忆。 
  本报记者 薛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