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消防大队同济中队副中队长孔德正
热血男儿,用行动诠释勇者无畏
2018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冲在救援一线,孔德正(左一)毫不含糊。
     “每当警铃响起,身穿救援服时,我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看做‘超人’,勇往直前。”入伍9年的90后小伙孔德正,从消防战士到基层指挥员,从一张白纸到“尖刀利刃”,年均救援次数200余次。
  作为消防员,他面对火情如风般直面危险核心,给予身处绝望的人们以希望;作为中队副中队长,他用智慧、经验设计救援预案,保障战友安危。孔德正用行动,诠释着消防战士勇者无畏、忠诚卫士的形象。

  本报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孙灿

  儿时消防梦圆
深知危险亦勇往无前

  初见孔德正,身着迷彩作训服的他,并不像想象中典型“山东大汉”那般魁梧。清秀的五官显得干净、干练,时不时露出腼腆笑容的他,让人很难想象这个90后小伙,已是入伍9年、身经百战。
  “男儿都有军人梦。”谈及为何入伍,这个自小出生于军人世家的孔德正说,父亲英姿飒爽的身姿,不怒自威的军人形象,是他心中学习的标杆与榜样。而为何选择消防,孔德正则认为是“梦想与追随”。儿时经常路过的三孔中队,火红的消防车、闪烁地警灯,都令他神往。消防梦的种子,也是从那时起,深深根植于心中。
  “军营改变了我,让我知道何为勇者无畏。”谈及火灾救援,令他记忆犹新的便是经历的化学工厂爆炸事件,那日凌晨,刚查完房准备入睡的孔德正,被一声巨大地爆炸声所惊醒。警铃响起的几秒内,他与战友们以最快速度赶往接庄街道现场。早已沦为火海的工厂中,持续高温很可能会再次引发危险化学品爆炸。
  “当时只能进行近距离冷却处理,我们就站在距离危险化学品储罐10米位置处,一旦发生爆炸,连跑都跑不了。”孔德正说,面对浓烟和烈火,他心中亦有恐惧,不知何时会被大火吞噬。但一想到厂房距离村庄较近,火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双脚与双手就充满了力量。在他看来,选择了与烈火战斗,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世界上有些事即使危险重重但不得不做,因为,他是人民子弟兵。
烈火锻就坚韧
扎根一线保人民平安

  从9年前应征入伍,孔德正便于消防结下不解之缘,他不断学习、训练、参与实战,从消防战士到考入军校,从一张白纸成长为“尖刀利刃”。多年的历练下,他渐渐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员。
  “体能是消防救援的保障,分秒必争才有资本与‘死神’赛跑。每天我们都会进行晨跑与正课的训练,如3000米跑、背负空气呼吸器5000米跑、100米负重跑、绳索攀爬……”孔德正说,面对高强度训练,他也曾吃不消。但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日常训练之外,他常常为自己“加餐”,从俯卧撑、肩梯跑到负重上楼等,力求每项达优。
  对于形形色色的救援场景,果断、正确的预案是成功解救的必备条件。“前几日,有一名患有轻微精神疾病和心脏病的12岁男童,坠入直径25厘米的机井内,赶到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孔德正说,传统救援多为深挖井口,随后割裂多余竖井,但相对耗时较大。而运用竖井救援工具提拉被困男童,虽耗时较短,但对于技术要求及被困者的配合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面对恶劣的救援环境,孔德正果断选择后者。与队员向井内放置空气呼吸器瓶,保证井内氧气充足,同时利用两套竖井救援工具,从被困男童胯下及腋下固定身体,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救援,男童终于安全救出。看着男童与家人相拥,围观村民竖起的大拇指,孔德正如释重负又激动不已。在他看来,只要能平安解救受困者,一切辛苦都值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