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2018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殷艳丽
  夜晚来了,潮水般的喧闹已退回季节的海。枕边,安安静静放着一本书,书里,安安静静躺着一些文字。
  宁静的时候读汪曾祺的书,书中那座小花园是最亮的地方,有巴根草,带腥味的虎耳草,红色叶子的紫苏,还有天牛、蟋蟀、蜻蜓、土蜂等。让鸟儿吃晒米,用两个马齿苋的瓣子套蝉的眼睛,为一只鸟哭,把西瓜用绳络悬于井中。好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水墨画。让人仿佛走进《诗经》的美丽天地,思无邪,言无阿,婴孩般的童稚纯真。没有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唯有一颗宁静、闲适、恬淡的心。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他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会让你变得坚韧,宽容,充盈。爱,是自然的心性,就像花木那样自然而然地生长,有一分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有了爱,情感有所归依,才会使灵魂宁静下来。
  他的散文总是如水一般慢慢浸润着你的心,让你的心静静的,柔柔的。《葡萄月令》从葡萄出窖到入窖,好静美的一幅幅画面,“九月,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多么美妙的文字,因静生趣,让人沉浸其中。
  汪曾祺生于书香世家,小时衣食无忧,但后来历经苦难和挫折,被下放劳改过,遭受过塞外风雪的侵袭和吹打,晚年生活仍然极其艰苦,一生都居无定所。这非但没有击垮他,却使他拥有了更为优秀的灵魂,他用淡雅的文字,描述了最真实的生活,展示了最伟大的人性。
  在他劳改时,他写道: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带回宿舍后精心晾干收藏起来,等过年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锅鲜美无比的汤,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字里行间都是真性情。
  静,需要磨练。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静,在山水草木间,在艺术的世界里。     
  国画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他五十岁时当了一个月的县令,就弃官挂印而去。如同陶渊明亲近菊花一般,他抛却世俗,钟情梅花,喜欢画梅、吟梅。“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对梅花的爱怜不亚于林逋。直到七八十岁的高龄,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此不疲。诚如他自己所写: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他修炼一生,晚年画出的梅花,清气溢满乾坤。“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奇如侠,清逸如仙,寒瘦枯寂如不求闻达之匹士。”不求闻达,也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放弃功名,拒绝科考,艺术终于垂青这颗超凡脱俗的心。   
  想起那一个柔媚的春日,我来到了济南曲水亭街,这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杨柳依依。百花桥畔,猛然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桥畔作画,调色盒里色彩缤纷、天地混沌的样子,实在看不出什么美来,画家气定神闲,静若忘尘,一点点精描细绘,画笔如着魔一般,碧水奔流于宣纸之上,杨柳舞动于画面之中。他的全身都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魅力。看他手持画笔的样子,猛地,一个“静”字在我眼眸浮现出来,这何尝不是静?手弄丹青,静也。       
  后来得知那位画家是济南土生土长的美术教师张国华老师,他经常奔走于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看遍了济南的山山水水。多少个清晨,观赏大明湖的晨辉;多少个黄昏,留恋千佛山的斜阳;多少个夏日,静听趵突泉的水;多少个清秋,抚摸过古老的城墙。他说,他要用他的画笔唤醒老济南,让下一代记住老济南。“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他忘却了世间的喧嚣。 
  高尚的追求,其实都是躬身于山水草木之间,聆听自然的呼吸,聆听心灵的跳动。养得静气,方得艺术真谛。
  尘世间,山黛水碧,草木青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