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抢修路桥,还要上战场拼刺刀
94岁铁道老兵回忆军旅生涯,参与修建近百座桥梁
2018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宋殿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如今,回忆起自己18年的军旅生涯,94岁的铁道老兵宋殿卿仍然激动不已,桌子上的一枚枚军功章记录着老人光荣的革命生涯。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新中国建设,宋殿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枪林弹雨,熬过物质匮乏,参与修建了大大小小近百座桥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现在虽已年近百岁,但老人的身体仍很硬朗,晚年生活幸福而甜蜜。
参加过多场战役
战斗中多次负伤

  1924年,宋殿卿出生在济南长清马山的小岭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44年底,刚满20岁的宋殿卿和二哥宋殿梓一块参军,加入了峰山县(现长清区)联防大队。“那年月家里穷、孩子多,都快吃不上饭了,连套像样的衣服也没的穿,参军入伍不仅能吃饱饭,还能给衣服穿,算是一条好出路,我和二哥就报名参军了。”宋殿卿回忆说,那时候参军很容易,只要人不瞎不聋、身体健康,就能入伍,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查办商业走私,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不能有任何商贸往来。
  入伍半年后,宋殿卿遭遇了一次不幸,他在归德庄家楼一带执行任务时把腿摔伤了,随后被遣送回家养伤。“把腿养好后,部队是回不去了,又在家帮父母种了一年地。”1947年底,宋殿卿重回革命队伍,加入了共产党组织的“新七团”,随军连续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至解放上海。“解放前,我的胳膊和腿受过几次伤,都是被炸弹皮崩的。有次在躲避敌机轰炸时,离我不到两米远的安徽战友被敌军的机关炮击中了左腿,后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这是我第一次离死亡如此之近。”宋殿卿说。
  淮海战役后,宋殿卿所在部队被改编为铁道兵团,负责战时后勤保障,维护铁路和桥梁。“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国民党边撤退边搞破坏,炸毁了很多桥梁和铁路,为保障我方人员和补给运输,我们铁道兵就负责抢修路桥。在抢修之余,遇到兵力紧张时,我们也要上战场和敌人拼刺刀,任务很艰巨的。”解放后,宋殿卿跟部队留守在上海,在附近修建了两个火车站。
雨夜救助朝鲜妇女
获得友谊纪念勋章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宋殿卿所在部队被编入志愿军独立桥梁团,于11月11日入朝作战。
  在朝鲜战场,独立桥梁团还负责后勤保障,以修路修桥为主,也参与过几次前线战斗。“当时有位首长说过,‘你们铁道兵很关键,朝鲜战争的胜败很大因素取决于你们,只有交通畅通无阻,保障好战时运输,才能给前线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修建一条又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交通运输线。”宋殿卿说。
  战场上时刻有死神相伴。宋殿卿告诉记者,由于战时韩美联军动用了大量轰炸机,在朝鲜战场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每隔一小时便会遭遇七八次敌机轰炸,他和战友们时刻要跟敌机打游击,根据飞行声音和轨迹,迅速躲进防空洞。用宋殿卿的话说,他在朝鲜至少捡回了两条命。
  入朝三年,宋殿卿和当地人民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一年夏天,平壤地区连下了三天两夜的大雨,有一天半夜两点多种,雨下得正急,我巡逻完返回营地时,听到路边的树林里有人在呻吟,我走近一看,是一位朝鲜妇女和她的孩子在逃难途中迷了路,崴伤了脚,孤立无援。大雨中,我把他们娘俩背回了营地,交给部队做好了安置。”朝鲜半岛停战后,朝鲜政府为此向宋殿卿颁发了友谊纪念勋章。
  1953年11月,在战后帮助朝鲜国内恢复交通运输线后,宋殿卿回国加入了铁道兵独桥团,担任营长。“那时要为解放台湾做准备,全国上下都在修路修桥,作为专业工程兵,我们是主力军。”接到任务后,宋殿卿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接连到武汉、两广、内蒙古、安徽、浙江等地支援交通建设。以后转业复员回到长清后,宋殿卿被分配到马山供销社当经理,负责销售,不久又转到县土产杂品公司上班,1990年正式离休。如今,宋殿卿和老伴薛大娘的身体都很硬朗,两位老人相互照料,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