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位非遗传承人受邀走进济宁文化中心
惊艳之余,他们找到创作灵感
2018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传承人参观文化中心模型。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6月21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张立云) 21日,位于太白湖新区的济宁文化中心建设工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在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下,齐鲁晚报·今日运河联合承建方中建三局邀请近30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文化中心参观交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将围绕文化中心展开非遗创作。
  当日上午,近30位非遗传承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济宁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工地,他们掌握的技艺中涵盖了剪纸、传统木艺、砖雕、烙画、核雕、蛋雕等十余项非遗技艺。“早就听说了这里将是咱济宁的新文化地标,但真正走进一看,才感受到了几座场馆的带给我们的惊艳。”看到气势宏伟的场馆,不少传承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下,大家对文化中心的四座场馆有了初步了解。融合了“鲁锦”手工编织效果的群众艺术馆、以汉碑竹简为主题的图书馆,还有空中俯瞰犹如荷叶的美术馆……面对极具济宁地域特色又融会贯通了古今艺术元素的四座场馆,传承人们寻到了不少创作灵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