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产业风险管理没跟上
2018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6日,泰国旅游胜地普吉岛发生伤亡惨重的游船倾覆事故。就事故而言,最该指责的,无疑是“不顾警告”顶风出海的涉事船务公司、旅行社。但也应看到,背靠着旅游地旅游风险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大背景,该事故也对泰国旅游危险系数形成了某种佐证。
  今年6月,英国恩兹利保险公司刚将泰国列为全球最危险旅游目的地。面对严峻的旅游安全形势,泰国旅游管理明显跟不上。首先,对部分旅游景区有组织犯罪控制不力,“南四府”和泰缅边境地区治安问题是“老大难”,即便较安全地区,旅游景点扒窃率上升问题也长期得不到控制。
  其次,部分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项目长期“灰色存在”。此前中国游客在泰国屡遇甩团事件,“游船惊魂”也早就不是新闻。许多打着“泰国旅行社”旗号的“地接”,其实是改头换面的中国机构、个人,还有些当地来路不明的企业、个人“打擦边球”。
  泰国是东南亚交通事故最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其背后是相关法规执行不力,肇事处罚轻描淡写。此次事故中,尽管泰方事发两天前就发出大风大浪警报,港口却并未采取得力措施阻止游船出港。
  管理松懈不是没来由的:首先,泰国自两次亚太金融危机以来,将旅游业当成对冲国际经济风险的“保险池”,2017年接待外国人数竟冲到3500万人次大关,相当于泰国总人口的一半,快速膨胀的旅游压力导致管理政策、资源和硬软件严重“跟不上趟”,系统性安全隐患叠加。基于“踩刹车”会影响本国经济的顾虑,当地又很难实现管理上质的提升。其次,泰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地区,灾害应对能力却不足。
  对泰国来说,普吉岛翻船事故是种提醒:旅游安全形势改善,不能只是暂时、局部、有限的。而对中国国内游客而言,也宜从自身安全考量,多些风险预见性,多具备些避险能力,绝非多余。
  (摘自《新京报》,作者陶短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