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搬进百花洲 边玩边学两不误
齐鲁晚报暑期研学营开启,泉水文化研学迎首批小学生
2018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泉水微型景观吸引了同学们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争做济南小名士,参加曲水流觞修禊大典,了解济南历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亲手做一本刻有班级名字的线装书;在“曲海艺海”芙蓉馆,品味传统曲艺文化……
  5日,齐鲁晚报“齐鲁未来星”泉水文化研学营迎首批小学生,济南市新苑小学2012级二班的近六十名学生和家长来到百花洲,开启研学之旅。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毕业旅行,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研学之旅。

  本报记者 潘世金 王媛 

  老物件中触摸老济南,体验一把乡饮茶礼
  7月5日,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济南市新苑小学2012级二班近六十名学生和家长来到百花洲,参加齐鲁晚报“齐鲁未来星”泉水文化研学营。
  走进泉水人家民俗馆,深入了解济南文化。据悉,泉水人家民俗馆以“家风、家教、家训”为主线,展示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地域风情的老照片,老物件上千件,集中再现千年济南府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市井民俗。
  西式木胎冰箱、老式电话机、清朝的护照、织布机等等各种老物件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修禊,是古代消灾祈福的礼仪,古人三月三在水边沐浴、采兰、饮酒等,以求祛除不祥,祈求幸福。在馆长管延伟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了乡饮茶礼,通过敬孔子、敬尊长、同窗互敬三个环节,以经典诵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尊贤敬老的意识,熟悉古代礼仪,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亲手制作线装书,品味曲艺文化
  在本次研学中,学生还进行了“技艺传承线装书”和“曲山艺海戏曲体验”两项课程。
  据了解,线装书装订是中国独有的手工技艺,几乎伴随着中国的整个文明史:从文字出现,到甲骨文、竹简,到后来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唐、宋线装书出现,一直到明清成型。
  孩子们在研学老师的帮助下,亲手制作线装书。穿针引线、贴书签……一本本红色的线装书装订好之后,孩子们兴奋不已。最令他们惊喜的是,每本线装书封皮都写着“济南市新苑小学2012级2班研学手册”,这也成为他们最完美的毕业纪念册。
  一提起“曲山艺海”,人们马上就知道这是在说济南,而一提起济南,人们又马上能想起中国相声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在芙蓉馆,孩子们一起品味传统曲艺文化,还欣赏了精彩的山东坠子、大鼓、渔鼓等曲艺表演。
  “之前来过百花洲,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刻地了解咱济南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的研学游活动里,对线装书的印象最为深刻,原来线装书是非遗技艺,还有这么多的装订方式,真是增长知识了!”学生丁月童说。
  学生郭博特表示,自己以前从没来过百花洲,这一次来感触很深。“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更加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了。”
  “我们班马上就举行毕业典礼了,想在毕业前让孩子们有一次值得纪念的研学旅行。”新苑小学家委会会长吴建美说。

  孩子们在朗诵曲水流觞修禊大典,了解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