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剧《大秧歌》,缘何逆袭成为商业大片
山影吸纳社会资本坚持“三条腿”走路,实现热剧刷屏
2016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秧歌》剧照。
     本报记者 张亚楠

  5月23日,“创新发展看鲁企”集中报道小组走进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座谈会上,这家最近几年用《欢乐颂》、《伪装者》、《琅琊榜》等热剧持续刷爆荧屏的影视企业介绍了作为一家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法宝。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晋亮介绍,在山影,任何一部剧必须至少引进两家社会投资方,加上山影本身,凑成“三条腿”。三方不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还相互拉动,促成项目开发出最大的市场价值。在“三条腿”的原则下,原本定位于主旋律定制剧的《大秧歌》被一步步打造成了商业剧,投资翻了四五倍,效益也比预期翻了番。
  山影集团副总经理牛烟生介绍,《大秧歌》这个电视剧的源头是烟台海阳政府部门找到山影,想做个有关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的定制剧。
  最初,山影对这部剧的判断是一个主旋律的戏,商业元素不是很完善,不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想最多投三千万,发行渠道就是中央一套、中央八套。”牛烟生说,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收购价格很低,当时认为能保本就不错,最多赚个一两千万,因为有当地政府的资金扶持。
  根据一部剧至少引进两家社会投资方的原则,山影把《大秧歌》这个剧本拿到了社会上。
  寻找投资方也是对项目市场价值的验证。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晋亮说:“如果前期连三家投资方都凑不齐,那就需要好好考虑这个项目的市场前景。”
  《大秧歌》的剧本被拿出来之后,社会投资额一路上涨,总投资从三四千万的预期,涨到6千万,再涨到八九千万,再到1亿多、近2亿。
  据公开信息,《大秧歌》的联合出品方包括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完美建信影视、完美影视传媒、海阳完美千策影视等。其中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由导演郭靖宇于2011年创办的影视公司。郭靖宇也正是《大秧歌》的导演,这位导演近年来执导过《高纬度战栗》、《铁梨花》、《打狗棍》等多部抗战剧、年代剧,“从没有一个赔钱的项目。”山影办公室主任祁云蛟说。
  郭靖宇团队的进入让《大秧歌》剧集容量大大扩张,商业元素增强,演员号召力也增加了。三十集的《大秧歌》被扩展成了八十集。剧情进行了大量传奇化、商业化的改造。也就是说,这部作品的价值膨胀了。
  此外,借助郭靖宇团队的力量,《大秧歌》的市场打到了全国。一开始总投资6千万的时候,这只是一个主旋律的片子,经过社会资本的注入、改造,《大秧歌》完成了华丽的逆袭,变成了红色、传奇、商业大剧。
  当然,主导权还在山影,“《大秧歌》从策划到修改、内容质量的把关都在山影。”山东影视集团制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青说,这样保证了专业上的话语权和创作者自由度。
  拥有同样出身的还有《马向阳下乡记》,也是命题作文,晋亮说,当时政府撂了一句话,“做一部第一书记的片子”。后来,这部主旋律电视剧被打造成了喜剧,还起用了大咖吴秀波,赢得了巨大成功。这部剧的收视率和点击量均在当时占据榜首。
  除了剧本商业价值的发掘,投资方的增多还带来了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各方派遣会计和管理人员进驻项目,财务报表各方相互沟通,避免了项目运作中的“跑冒滴漏”。
  投资方并不是有钱就能进来的。山影要求投资方一定是和本行业相关的企业,要么是产业链上游,负责策划、电视剧投资的;要么是下游网络、电视台或发行公司。这几年想投资山影的社会资本很多,牛烟生说,我天天接到电话,我带着本子,带着钱来。但真的不能答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