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大师苏茂美,心怀一颗匠心伏案37载为古字画“续命”
70多道工序,还原古字画原貌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细节处,苏茂美需要小心翼翼地揭裱。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文/图 本报记者 孔令茹 通讯员 李岩松

  57岁的苏茂美是位资深手工艺人,经她手装裱的名贵字画数不胜数,是济宁业内公认的“装裱大师”。她最拿手的,要数高难度的古旧字画揭裱技艺,该技艺70多道工序全部为纯手工完成。今年4月份,从事装裱工作已37年的她更是荣获了济宁市任城区“任城工匠”称号。

  古旧字画装裱
要经过70多道工序

  29日上午,在济宁城区一间工作室里,苏茂美正在装裱案前装裱字画。只见她把作品反铺在案上,喷洒一层清水后,再铺上准备好的宣纸,均匀地涂上浆糊,同时用筛子不断敲打纸面,让原本薄薄的画作更加厚实。
  就拿装裱所需要刷涂的浆糊来说,夏天这个季节所用的浆糊包括新浆糊、旧浆糊等6种之多。只有拿捏好浆糊的分寸,才能让字画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味。“新浆糊柔软度不够,但是老浆糊粘性又不够,所以要根据季节多种结合多次调整。”苏茂美说如果浆糊稠了,托出来的画太僵硬、不立体,要是稀了,就容易离合、粘不上,就在这话语间,装裱案上的字画已经覆上了一层背纸。
  “装裱一件书画,要经过刷浆、托芯、上墙、下墙、镶活、腹背、绷背板、装框这几大步骤,70多道程序。如果天气情况好些,装裱好一幅字画,一般需要花七八天的时间。”她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一边向记者介绍。
  苏茂美当天装裱的是一幅近代作品,作品保存比较完好,装裱起来比较简单。如果遇到破损比较严重的作品,就需要一个破洞一个破洞进行修补,还要根据纸张颜色进行调色、补充,最大限度地将作品还原。
  按照传统手工装裱,用到的工具有刷、尺、刀、剪子、镊子、喷壶等大大小小十几件,她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每天躬着身,把许多有名的、无名的书画家的作品装裱成一件件艺术品。
揭裱名家字画
她22个日夜坚守案旁

  对于苏茂美来说,她揭裱的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岳飞的真迹。由于年代久远,那幅作品破损比较严重,甚至用手打开作品就能看到纸屑飞出,再加上作品的主人对于作品还原度要求很高,苏茂美接下这个活,既是对自己技艺的考验,也是一次心灵的煎熬。
  决定接手这幅作品的揭裱后,她与同样从事揭裱的公公开始了这场“揭裱战役”。从配浆糊到补洞再到配色,他们严格按照传统揭裱工艺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这幅作品揭裱完成,就抱着这种想法,几乎22个日夜就这样熬过来了,完成工作之后出门眼睛已经恍惚了。”回首当年揭裱岳飞画作的经历,苏茂美对于其中的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名贵的古旧字画揭裱,我一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那个时间段特别安静,每一个工序都能有序进行,效率非常高。”苏茂美说,她特别热爱装裱工作,干起来装裱的活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这也是她能坚持37年还在做装裱的原因。
  苏茂美的女儿虽然身有残疾,但也在母亲的带领下成为了一名装裱师。母女二人还牵头成立了济宁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定期举办书画和装裱培训班,为的就是让济宁的残疾孩子们掌握一门谋生技能,用手艺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