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开发的小程序被骗子盯上,要谈收购
“打了24万元认证费后就没了音”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30日讯(记者 刘潇) 凭借聪明才智开发了一款“小程序”,没成想被“金主”盯上了,说要一千万收购,但是需要缴纳“认证费用”24万元,然而,24万元汇出之后却打了水漂。
  3月14日,德城公安分局建设街派出所接到郑先生报警称,他自己开发了一个医药平台的微信小程序,这个小程序相当于一个网上推荐平台,不仅推荐他自己的店,也推荐同行的店铺。这个小程序就相当于医药界的“某团”和“某点评”。
  据了解,1月17日开始,就有多名“买主”陆续打电话联系他,有的自称是河北的,有的自称是广东的,都愿意重金收购他的医药小程序,价格也越开越高,最终一个四川的“买主”愿出价一千万收购。
  但是,“买主”称其小程序想卖高价必须通过认证,后四川某公司的工作人员以认证为名多次收取手续费、中介费。截至3月份,郑先生通过手机银行给该公司转账24万元进行认证。但钱打过去后,郑先生却被对方拉黑了……买主也失去了联系。
  了解案件后,经过民警多方侦查,终于确定了犯罪嫌疑人。5月4日,专案组民警在四川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对四川某公司实施诈骗的两处窝点进行收网抓捕,一举抓获该团伙21名犯罪嫌疑人,冻结涉案资金27万余元。5月6日凌晨,21名涉嫌微信小程序诈骗的嫌疑人从四川被押送至德州。
  “重金收购小程序的事儿是真的吗?”想必大家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是骗子们设下的一张“大网”。2017年10月份,犯罪嫌疑人邹某注册成立公司做伪装,招聘雇佣十余名业务员进行网上搜索APP客户资料并进行电话营销,选择确定诈骗目标后,吹嘘被害人名下的小程序很值钱,接着分别使用北京、上海等地号段的号码冒充不同的买家和中介进行竞价,陆续联系被害人,表示愿意出巨资收购被害人的微信小程序。随后以收购小程序需要被害人办理版权证书等为由向被害人实施诈骗,可以价值千万元左右的价格成交。被害人分别以2-9万价格在其公司办理多个网站的推广认证,当被害人无力支付或不愿继续购买认证后,买家和所谓的“公司”便失去联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