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镇榕——
抛却繁华 扎根农村不忘初心 奉献青春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赵盼

  他是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放弃高校任教和海外生活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在许多人眼中,这种举动似乎不可理解,但他作为新时代有抱负的青年,却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他就是于镇榕。
  于镇榕,1993年5月生于威海市文登区西铺头村。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心系群众,呕心沥血带领村民致富的艰辛历程,勤奋学习、回报家乡的念头就牢牢根植心底。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攻读与农业有关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快便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一致认可。他曾被破格招进学校国家级植物生理学实验室进行三抗杨方面的专业研究,系统掌握了组培育苗技术,还在植物生理学实验室进行过草莓组培技术的研究和学习。于镇榕多次邀请郑彩霞教授前往西铺头村实地参观考察,在引进新型种植技术及新品种方面教授给予无偿的帮助和指导。大学四年级,他申请到海外发达国家继续学习深造。在瑞典的一年,他克服了饮食不适、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蓝莓及苹果M26矮化砧木的液体组织培养体系,全面掌握先进技术并于回国后成功建立该体系。
  2015年毕业后,鉴于于镇榕在校期间的出色表现,导师决定留聘他担任实验员并代本科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在同学羡慕惊讶的目光中,他的决定再次出人意料,他放弃学校稳定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西铺头村投身新农村建设。
  年仅25岁的于镇榕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踏实沉稳,细致严谨。他回到家乡后,将全部心思放在西铺头村的发展建设中。他发现受到信息、专业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等条件的约束,农村经济靠村民各自孤立发展受到很多限制,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为此,他注册成立山东省瀚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自己的植物生理实验室,专心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家乡蓝莓、草莓、苹果等种植产业。他还参与了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威海市人才项目、西铺头村美丽乡村申报、3A级景区申报等项目30多类。其中,申报山东省泰山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时,作为项目联系人、团队核心成员,他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张玉钧教授担任威海西铺头村休闲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项目顾问,作为领军人才申报该项目。经过市、省筛选后,本项目成功突围进入最终答辩阶段,在济南答辩时,本项目获得优先推荐,可惜在最终阶段未能入选。但他并没有气馁,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失利后,带领团队转战威海市人才项目并获得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于镇榕的努力付出和坚定执着让西铺头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6年5月,西铺头村成立威海西铺头村休闲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聘于镇榕担任经理。为不负众望,他先后邀请多位专家教授至园区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牡丹专家成仿云教授前来考察并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为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奠定平台。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紧张工作之余前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理论结合实际,努力为乡村经济建设加油助力。
  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新青年扎根农村促发展、不忘初心献青春的乡村情怀,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迈进,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能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