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晓玮 通讯员 李世波 
2018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晓玮 通讯员 李世波

  为宣传烟台市脱贫攻坚亮点工作、典型做法,烟台市扶贫办近日组织开展“脱贫路上看烟台”媒体行活动。9月6日,记者随活动走进第一站福山区。烟台市福山区的贫困人口呈现“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或因残,“老弱病残”占到贫困人口总数的95.7%。福山是“中国大樱桃之乡”,“福山大樱桃”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经过几年的探索,福山区依托大樱桃的产业优势、管理简单、效益可观等优势,总结出一条依托大樱桃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的扶贫新路子。
  两位帮扶责任人正帮助贫困户安桂玉打理菜园。
  “一株苗木”花开庭院,实现收入“翻两番”

  大樱桃在福山的种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贫困户的家中也普遍种植过樱桃树。但是,品种老旧、产量偏低等原因直接导致经济收入的降低。对此,福山区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32处樱桃扶贫苗木种植基地,目前已累计无偿赠予贫困户新品种樱桃苗木2000余棵,所发放的苗木均为“美早”“萨米脱”等经济效益较好的新品种,且全部处于盛果期,种植第二年即可获益,贫困户的收入至少可以翻两番。
  9月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门楼镇的福山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基地,基地内樱桃苗长势喜人。福山区农业局果树站站长吕杰玲告诉记者,“福山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基地先后投资800万,基地内的苗木很多是用来扶贫的,让这些贫困户把新苗木种植在房前屋后,鼓励他们发展‘庭院经济’,一般盛果期每棵樱桃树可以收入800-1000元,同时还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经提供给贫困户的新品种樱桃苗能有2000多棵,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到100%。”
  据了解,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同时,福山区还主动与对口帮扶的德州市夏津县建立扶贫协作机制,累计免费为夏津县提供优质大樱桃苗木1300棵,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夏津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脱贫摘帽。

“两项帮扶”扎根庭院,重拾干群“鱼水情”

  劳动帮扶和技术帮扶是针对贫困户的两项帮扶政策。劳动帮扶上,福山区从区直机关干部中筛选出精干力量作为“第一帮扶责任人”,对全区16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又从乡镇干部中抽调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第二帮扶责任人”,两级帮扶责任人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贫困户干农活,搞好樱桃树田间管理。在技术帮扶上,主要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贫困户果树丰收。
  通过这两项帮扶政策,全区贫困群众大樱桃的平均产量提高了50%以上,经济收入平均每户提高1400元以上;广大贫困户也通过“大樱桃庭院经济”,树立起脱贫信心,走出贫困的阴霾;通过定期的入户劳动,干部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感情,干群“鱼水情”更加密切。
  在福山区门楼镇肖家村的苏恒启老人家里,记者了解到,他今年80岁,因为股骨头坏死动过大手术,而且他和老伴俩人身体都不好需要常年吃药。苏恒启告诉记者,“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干体力活,家里的樱桃树都是帮扶人和子女帮忙管理,然后自己每年可以享受分红,去年分了1500元,特困补贴2000元,同时还有低保以及一些其他政策补贴的钱。”
“三条渠道”并联庭院,樱桃销路“通四海”
  把樱桃卖出去、而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真正让贫困户得实惠。为此福山区立足实体市场、农村合作社和电子商务三条销售渠道,建立“三个到户”工作机制。
  实体市场“配货”到户。福山区的每个镇街都建设了大樱桃批发交易市场,年均客流量达百万人次。为保证贫困户的大樱桃及时销出,镇街每个村都安排一名市场配货员,上门集中收集、销售贫困户的大樱桃,确保贫困群众的大樱桃第一时间进入市场。
  农村合作社“订货”到户。采取“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成立大樱桃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的作用,组织贫困群众以果树入股,合作社实行包销,并进行保本分红。2017年,张格庄镇部分贫困户以新品种果树入股大樱桃合作社,销售季结束后,不仅自己的樱桃卖了钱,还获得了分红300元。
  电子商务“淘货”到户。借助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搭建“互联网+贫困户”销售平台,目前已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2处。通过电子商务福山区实现了与阿根廷大樱桃的“反季销售”,把福山夏天的樱桃卖到阿根廷的冬天,销售价格又提升了一倍。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掌握新的网售技能。今年,有的贫困群众在大樱桃成熟之前,就已经通过手机APP把自家的樱桃预售完毕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