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暖闻

A05版:壹读·调查

A06版:壹读·调查

A08版:聚焦

A09版:聚焦

A10版:壹读·关注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剧综

A13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A14版:乐动·看点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商河

E02版:今日商河·城事

E03版:今日商河·街镇

E04版:今日商河·暖闻

H01版:今日运河·头版

H02版:今日运河·重磅

H03版:今日运河·健康

WW01版:文登时讯

WW02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3版:文登时讯·社保

WW04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5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6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7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8版:文登时讯·专版

玉米皮编出致富花

福彩公益金力助力山村产业致富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10日
  老乡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威海市一大批公益组织项目落地,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其中,福彩公益金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福彩公益金资助的威海市华益社工服务中心“靠山吃山、产业致富”乡村振兴项目来到羊亭镇大北山村,帮助该村产业发展,促进村民致富。
  12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草编织品技术普及活动在大北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室举办,老师现场向村民介绍玉米皮加工及编织技巧。一片片以前只能用来烧火做饭的玉米皮,经过一双双巧手编织造型,就变成了一件件环保精美的手工艺品,这让来到现场学习的村民兴趣十足。“最主要的是做这个时间灵活,而且没有成本,家家户户都有玉米皮,只要肯干就能挣钱,这样的形式很适合我们。”现场学习技术的村民充满信心和热情。
  这样的编织培训活动今年已经举办了2次,累计有50多名村民参与,而参与村民主要是本村妇女以及贫困人群等,有效利用了农村闲置劳动力,也通过产业为他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除了玉米皮编织,威海市华益社工服务中心的“靠山吃山、产业致富”乡村振兴项目还包括了外来交流、树枝笔制作、农副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村民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致富技能。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长久命题,需要社会一起参与!”华益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政表示。今年8月份举办的2020年威海市民政局“党旗飘扬·爱满滨城”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评审会上,“靠山吃山、产业致富”乡村振兴项目通过评审,获得了4万元福彩公益金资助。
  “这笔资金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杨洪政说,“也为该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这笔资金,杨洪政采购了一批草编织作的趁手工具;也雇上大巴车,带领村民外出学习长见识;还主动向外对接,为村民搭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原计划今年售卖地瓜500斤,结果目前已经售卖了1560斤!”杨洪政脸上满是喜悦!
  产业项目的发展就是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一张张玉米皮,一根根树枝笔,都是大北山村村民因地制宜,播下的勤劳致富的种子,得益于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也得益于社会组织的付出,这些种子最终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打开一条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于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