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进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东昌府区河东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侧记
2015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校举办的机器人大赛。 记者 李军 摄
     本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崔殿江                                          
  文化就是力量,文化就是方向。作为一所学校,文化就是她的灵魂。东昌府区河东小学把文化战略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战略,并以创建先进校园文化为锲入口,多渠道、多方位挖掘整合教育资源,用文化的魅力来引领全校师生的人生航标,努力为学校教育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了学校品位。
创主题文化
  抓准教育之根。新课程背景下,该校以“教以成德,学以知道;知行一致,行胜于言”为目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坚持爱的教育,努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新的目标,凝聚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智慧和谋略,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既传承了往日河东人的优秀传统,又赋予承担了今日河东人的特有使命。立足人生哲学命题,他们把“做幸福教师,育快乐学生”作为总抓手,不断深挖、提炼,不断拓展主题文化这片沃土,让教育的根系扎的更深更远,并逐步形成了“人人会感恩、人人有爱心”的育人新格局。
  保根固本育人。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异彩纷呈,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该校站在时代高度,因地制宜,乘势而上,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主题校园文化,把“感恩、爱心”作为主题教育观念深植于环境能够建设的各个角落,取得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吸引了社会和家长的驻足与关注。河东小学的教育正在悄然变化着,发展着。
  凸显主题文化。该校充分创设有效的空间和资源,让内外环境均体现出会感恩、有爱心这一教育主题。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橱窗文化、板报文化、传媒文化、室内文化,设计大方,意义深远,时刻在提醒着每一位师生去感恩他人、关爱他人,懂得带着一种幸福快乐地追求,好好地工作和学习。教学楼前正中悬挂着两个条幅格外醒目:“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走廊两壁,一楼悬挂良好习惯、国学经典名人名言,二楼悬挂美好品德、学习习惯名人名言,三楼悬挂品德修养、读书方法名人名言,四楼悬挂理想教育、为人处世的名人名言。围墙内外,装裱着“爱我聊城,礼仪之邦,山河壮丽,爱我中华”名句字画,以及“仁、礼、勤、信”的古训趣事。各类文化,图文并茂,从感恩、热爱家庭到爱家乡、爱祖国,从做人倒做事,均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育人思路。橱窗文化,除了学校公开内容外,还创设了感恩河东教师风采榜、学生书写作品展示等栏目,激励、引领着师生们不断前行,逐渐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做教师的价值与幸福,让学生感受到了做学生的追求与快乐。该校以感恩、爱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对师生们的影响作用极为深远。
做幸福教师
  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该校通过主题文化引领,逐步使老师们感悟到教育人生的幸福,便是寻求教师生命的意义。和多位老师谈及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时,心底都不约而同地迸发出“教育的快乐就是内心深处感到教育有意义”的呼声。的确,人生幸福的体验是多方面、多层面的。教育者的教育成功、人生进步应是教师最高、最深层次的幸福。鉴于此,学校多方位搭建平台创设载体,让老师们慢慢去分享、细细去品味。
  教师发展才是硬道理。该校一直关注教师发展,不断创新要求确定教师标准,创新举措编织名师摇篮。成立青年教师研修班、感动河东人物年度评选、河东四德人物榜进一步引发了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奉献情怀。“青年教师研修班”更为“青蓝工程”和“帮扶结对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该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现有26位35岁以下年轻教师组成,制定了课程计划及班风、班训。为提高竞争意识,研修班分为两个学习团队。每周二、三下午按课程表上课,分别由专业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礼仪、专业知识、教师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真正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铺路搭桥。进步与幸福共生,一批青年教师迅猛成长起来,有几位年轻老师刚工作不久就成为了市优秀青年教师梯队建设的成员。
  在反思体悟中升华。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依靠智力、知识、思考来维生,担负着人类文化承续重任的教师,有时缺少的恰恰便是对自己教育人生的反思、体悟、提炼和升华。为使广大教师走出这一共存误区,该校还为每一位教建立了《专业成长档案》,要求人人有规划,事事有方向。与此同时,从班子成员到青年教师每周撰写一篇500字的反思心得或习作随笔,不拘一格,有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有对人生价值的体味,有对自然生命的渴求……教师读书集萃《点亮心灯》、校报《河东苑》作为新的文化载体,也记载了老师们反思成长的心路历程。老师们的幸福感愈来愈强。
育快乐学生
  教育的本源是育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固然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心灵的呼应、精神的对话、人格的感召才是教育的核心。该校秉承“教书育人”之本,把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追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把培养习惯、读书写字作为教书育人之本。专职教师上书法课、古诗文经典美文诵读、 阳光体育活动等活动措施为学生提供了快乐的成长环境条件。省级“学生习惯培养”专项课题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河东小学生一日常规》作为一门课程即将走进课堂,规范并引领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尊重个性全面发展。该校以课程整合为龙头,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社区文化、人才的资源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走班制教学),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工程。为促进资源整合和便于管理、施教,该校在几个年级部分学时中实施了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以班级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可根据自身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去自愿选择合唱、舞蹈、书法(硬笔和毛笔)、剪纸、鼓号队、围棋、机器人、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十余个方面的课程。常规课堂与特色课堂双管齐下,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各门课程乐学、会学、真学,走班制教学越来越突显出其本身所特有的育人功能。
  快乐是人生幸福的转点起点,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外观载体。一草一木总关情,勤奋的河东人正在用心作纽结编织着未来,以爱为主题缔造着幸福;河东小学的每位师生每天都生活在学校预设的良好环境和教育氛围之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