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侯艳洁:
吃穿不如别人通知书更耀眼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日下午,记者来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前村。站在自家的老屋前,戴着眼镜的侯艳洁略显羞涩。
  侯艳洁告诉记者,她7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她交给了爷爷奶奶抚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和她在一起生活的还有堂弟。
  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严重,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爷爷奶奶对弟弟总是疼爱有加,而她却总是被冷落。
  “看到别的孩子有零食,就特别希望爸妈早点回来。”侯艳洁说,记得上二三年级时,每天早上的饭钱就只有两三毛,只能买一碗汤和一个馒头,看着别的孩子的零食羡慕不已。
  爸爸妈妈每次回家都是以年计算,她就特别盼望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因为只有那时他们才能回家。但侯艳洁从未恨过他们,因为懂得他们的辛苦,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能生活得更好。
  侯艳洁的大学梦是从四年级开始的,那时有一篇文章,是写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时她就想,“既然读书能改变中华,那也一定能改变我,改变我的家庭。”
  为此,小学毕业后,父亲托关系将侯艳洁送进了济宁十五中,父亲送报纸、打零工,母亲则卖菜陪读。侯艳洁也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去一个好的大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吃的、穿的、用的,我可以统统不如别人,但最后的录取通知书一定要比别人耀眼。”因为有了这个信念,侯艳洁从不去和别人攀比,只是在学习上默默付出,每次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
  “我报的大都是数学专业,毕业后想当一名数学老师。”侯艳洁告诉记者,最终发挥不是太理想,只考出了587分的成绩。侯艳洁专门报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我的家庭已经过得这么困难了,其他地方肯定还有很多孩子过得不如我。”侯艳洁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走出贫困的生活。
  虽然还没有正式跨入大学校门,侯艳洁已经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打算,“我想趁着业余时间去偏远山区支教,让那里的孩子享受到阳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