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埠里有文化 文艺队伍高大上
后十艺节时代,槐荫区打造省会文化新高地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非遗园外景   本版照片由槐荫区委宣传部提供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在槐荫,市民不仅可以坐在百年老商埠中喝咖啡聊艺术,也能在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建筑里品味泉城的茶文化,玩心重的市民还可以去非遗园过足瘾,艺术团和文化志愿者的动人舞姿在街头小巷、社区农村随处可见。文化,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风尚,文化新高地建设也融入了市民生活中。
  本报见习记者 孙业文 于悦

◎够文艺
在百年商埠
喝咖啡聊艺术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斑驳的拱形门,青石砌成的围墙,无不显现出经二纬七阜成信东记的沧桑历史。槐荫区鼓励企业利用老旧厂房和建筑改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变废为宝”再现了老商埠的古韵风情。
  “我们就是想以创意为画笔,让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的生活更绚烂多彩。”济南JCT腾鲤广告传播有限公司经理李鹏称,公司还创建了棉花咖啡,咖啡吧非常有创意。阜成信以“棉花”起家,发展棉花咖啡能够很好地融合建筑历史。“在我们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咖啡,还能现场观看咖啡的制作工艺。”
  沿着阜成信东记向北,还有一处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意匠老商埠九号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处在济南商埠区中心地带,是由20世纪英美烟草公司办公楼及烟草库改造而成,九号院建筑整体上仍保留了欧洲建筑风格。
  “意匠老商埠九号是济南市唯一依托老商埠历史遗存兼具时尚前卫功能的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意匠老商埠九号创意产业园经理刘奎称,在园区建咖啡吧供业主免费使用,也非常有创意。
  “产业园环境幽静,屋子的设计格局都很合理,在这里办公非常舒适。”业主周先生称,尽管才入驻产业园两个多月,公司的效益却很不错。
◎有文化
俄罗斯风情建筑里
感受中国茶文化

  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槐荫区张庄路46号,占地面积近8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有展馆近200个,是槐荫区老旧厂房改造文化产业园的又一成功案例。
  “这里原本根据苏联专家设计图纸建设的仓库,经过能工巧匠细心雕琢,幻化为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作人员称,产业园建筑风格沿袭原苏式仓库特色,在保留仓库建筑元素基础上,与现代艺术融合创意设计而成。 
  记者看到,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厚重、宽敞、大气,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园区内还保留了绿皮火车和1100多米铁路专运线,复古味十足。产业园除了具备优良的硬件外,还极其注重茶文化的发展。市民可以在园区现场采茶、制茶、品茶和学习茶道,切身感受中国茶文化。除了让市民亲自参与外,产业园还开展了品茶节、茶博会、现场展示茶艺等一系列活动,有些茶店也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
  “产业园经常举办活动,茶文化的氛围很浓。”崇阳茶叶的工作人员称,虽然他们入驻时间不长,加上现在是销售茶叶的淡季,但生意还不错。
◎聚人气
非遗园开园俩月
接待游客15万

  现在泉城旅游的新名片是啥?“文化槐荫、非遗之旅。”吴家堡片区的方特东方神画(非物质文化博览园)给省城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7月份的数据还没有统计,但自4月29日开园到6月份为止我们在旅游淡季接待游客数量已达15万人。”济南非遗园工作人员周斌介绍,为了迎接暑期到来,园区在7月4日已经启动首届飙水狂欢节。
  目前槐荫区有1500家文化企业,作为其中土生土长的企业,世纪金榜书业、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人气都很旺。前者是全国民营书业中唯一一家独立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企业,其2014年推出的经典之作《考前》被业界誉为“高考复习第一书”。世纪金榜书业年销售码洋21.7亿元,连续五年全国民营书业综合排名第一,教育类图书覆盖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年发行1.8亿册,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人就有一人在使用世纪金榜。
  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目前聚集了不少企业,有包括山东世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济南漫博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内的30家动漫企业入驻,辅导10家动漫企业成长,实现5家大学生企业成功创业发展。山东世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连续举办了8届动漫嘉年华、策划承办了16届齐鲁动漫展,为全省的动漫迷奉上了一场场饕餮盛宴。
  在西部新城,还要数一院三馆人流最密集。2013年,济南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搬到位于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新馆区后,环境变得宽敞,设施变得现代,整个馆区的浓郁文化氛围让这里成了省城最火的文化中心。
  以图书馆为例,据了解,搬到新馆后,截止到去年年底,济南市图书借阅证净增了7万多张。“这个数字非常大,在老馆时,我们一年新增借阅证任务是一万五千多张,每个借阅室能借出2000册,现在能借出4000到5000册。”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说。
  图书馆的借阅人数之所以增加这么多,最重要的是新馆被打造成了市民休闲、体味文化的场所。如今的市图已不再单纯承担阅读功能,而是从多方位得以拓展开来。从创意书架、休闲沙发椅等设施,到举办的形形色色的活动,都吸引着市区各个角落的市民前来阅读、品味文化。
◎真热闹
120多支文娱团队
活跃在基层

  近年来,槐荫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化建设,鼓励、培养和扶植大批民间自发的艺术团,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早上我们就来练芭蕾了,一直到现在,都没顾上吃午饭。”8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槐荫区文体中心的舞蹈练习室时,于红和她的红菱舞蹈队的近20个队员刚刚结束排练。新编排的芭蕾舞《沂蒙情怀》就要在17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演出了。
  在槐荫区,像红菱这样的中老年文化队伍还有很多,道德街办事处有名的老槐树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5月,这里汇集了一大批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文艺工作以及喜爱文艺的老军人,共60余人,平均年龄57岁。
  社区里也不缺“高大上”的文娱队伍,阳光100社区是有着30000多名居民的大型社区,2006年5月,社区组建了阳光艺术团,在居民中积极挖掘、吸纳有艺术专长的人才和爱好者,到了2014年1月,就有合唱队、时装表演队、民舞队、芭蕾舞队、吕剧队等8支队伍,共吸纳队员280余人。
  “我们现在有120多支文娱队伍,近3000名居民参与其中,大家都能上台表演。”槐荫区文化馆的孙馆长告诉记者,区里平均每年组织100多场演出。槐荫区还建立了15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把周边文娱队伍整合带动起来,达到了“以点带面,全民参与”的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