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照片打掉黑作坊
青岛查处微信环保举报第一案,崂山一塑料加工点被叫停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14日讯(记者 吕璐 通讯员 王诺 刘保华) 日前,一位崂山区市民通过微信向环保部门举报一加工点异味扰民,举报平台通过GPS定位自动将信息转给崂山环保分局,执法人员对这家塑料加工黑作坊进行查处。这是青岛市环保局“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开通来查处的第一起环境违法案件。
  6月22日,崂山环保分局举报平台收到信息提示,一位市民通过微信平台举报:在沟崖村村委后面有一工厂每天大门紧闭,晚上开始干活,周边能闻到刺鼻的油漆味,听到机器的声音,居民每天受到这种气味的污染,安全存隐患,希望环保部门关注。市民通过“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举报后,系统通过GPS定位,把举报信息传输给举报人所在辖区的环保部门。
  由于举报人留下的照片上只有一颗树,地理位置信息不明显,加上工厂违法作业比较隐蔽,执法人员多方打探最终锁定了位置。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看到,该加工点在一个空置厂房内,白天大门紧锁。执法人员从旁边的一个侧门进入该加工点,发现有工人正在加工医用包装塑料盒,车间内有一台电加热冲压机,加热时产生的气味刺鼻。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其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擅自投入生产,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立案,责令该业主停止生产,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目前已进入案件处罚程序。
  据了解,从6月中旬青岛市环保局“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市民关注微信公众号“12369环保举报”,即可举报环保问题。截至目前,已受理投诉举报79起,其中已办结37起,正在办理中16起,其他不属于环保部门职责投诉26起。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提醒,就微信举报平台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存在重复举报、反复处理以及举报内容不清晰影响办理等问题,建议市民举报时提供举报对象的准确地点、确切名称、具体问题、实际影响及主要诉求等线索,便于执法人员快速掌握违法排污企业的具体位置、具体排污时间及排放污染物种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受理和查处群众反映的环境违法行为。
上半年,举报掐掉125条“黑尾巴”
  14日,记者从青岛市环保局获悉,上半年,青岛市环境监察支队共受理机动车投诉举报403件,查实冒黑烟机动车236辆,其中有奖举报黑烟车共查实125辆,向举报人发放奖金12500元。
本报记者 吕璐
本报通讯员 孙俊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