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胜鲁丰管理区林东集输站常态化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班组技术革新带来创效50万
2015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1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时维涛 陈军光 刘萌) 作为胜利油田唯一获得“山东省星级现场评价”的五星级班组——鲁胜公司鲁丰采油管理区林东集输站,在外人看来真是不简单。他们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的源泉,先后完成了“利用沉降罐底水提高管输掺水温度“、“加热炉燃烧器加装过滤回流装置”、“天然气防串油装置“三项技术革新项目,为公司创效50余万元!
  据悉,这个仅有30名职工的林东集输站,负责120余口生产管输井的原油脱水、外输及林东区块掺水的任务,是管理区生产运行的中枢。他们抓住增效创效、标准化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生产经营合理化建议、厂务质询等活动,积极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改小革,开拓思路利用小办法解决生产中的大问题,收获颇丰。
  说起林东集输站的成功,鲁丰采油管理区经理成建华一句话道破天机:就是标准化管理,因为它为创新工作搭建了坚实平台。班组标准化管理不仅是创新的结果,也是下一次创新的起点,更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实现创新创效,打赢寒冬保卫战的有力保障。
  站长闫海介绍道:“只有标准化操作,才能真正发现日常的设备维护与维修中出现的故障与问题,这也就有小改小革的切入点与出发点。确立班组小改小革课题,组织班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讨论,发动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出对策,有效开展小改小革活动”。
  在站上看到,每名员工手中都有《胜利油田分公司新标准化操作规程》、《鲁丰采油管理区岗位职责》等操作手册,也就是因为职工们长期不间断的学习,最终养成了标准化操作的良好习惯。
  标准化操作让负责加热炉管理职工杜阳找到了解决运行环节难题的好办法。他说,工作中发现加热炉油枪容易出现死油不易燃烧与经常结焦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他提出了为加热炉燃烧器加装过滤回流装置的建议,实施后不仅保持了燃烧器油枪内原油有效循环,减少杂质沉积,降低燃烧器故障发生率,还延长正常工作时间,降低了职工的工作强度。
  面对掺水温度低,生产管线回压偏高,原油粘度较大的油井经常出现生产管线堵的问题。林东站三名站长与管理区技术信息室郑明元结成创新攻关小组,经过反复的分析论证,决定把处理站内一级沉降罐连接到进掺水泵进口管线上,充分利用了沉降罐底水余热来提高掺水温度。经过3个月的运行,取得效果显著,提高了井排油水混合来液的温度,增强了林东区块的生产系统稳定性。预计2015年运行6个月,将降低燃油费用46万元。
  日常工作中,他们对“天然气防串油装置”小改小革技术革新改造,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保证了设备的有效使用率。目前,站上职工小改小革热情高涨,内容涉及降低设备故障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改进检修方法、提高安全系数、节能降耗等。
  “置身班集体中,创新与小改革氛围浓,有利于提升技能,拓宽知识面,真是受益匪浅。标准化操作,让我们充满活力,干活更有劲!”职工王海防深有感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