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5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逃脱监管者
就该深挖“背景”

  每次发生安全事故后,绕不开的一个议题是如何加强监管、避免悲剧再度发生。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监管制度,问题是有些“有背景”的人总能绕过监管;要想亡羊补牢,或许也不必再立新规,监管者对所有人、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严格照章办事就已经足够。
  如今在一些领域、一些行业,规则若有似无,于是乱象丛生。为了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中生存下来,普通人想方设法结交所谓的“人脉”,力图让自己也有“背景”,有点资源的人则努力寻求更大的“靠山”,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混乱。
  过去的诸多案例已经反复证明,那些异常的“能量者”背后,往往都存在腐败弄权的行为。典型的例子是,以往那些一出事就叫嚣“我爸是××”的人,最后大都变成了“坑爹”的熊孩子,纪检部门基本一查一个准;那些曾经炫耀与某些官场大人物私交甚笃的人,在“靠山”倒台后,通常都会给“拔出萝卜带出泥”提供新的注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铁腕反腐、八项规定、“反四风”等高压态势下,有些人已经开始将自己的“背景”隐蔽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高调地显摆,而是以各种变通手段辐射能量,甚至“闷声发大财”。这种由明转暗的弄权术,造成的社会危害可能更大。对于这种新现象,更要保持警惕,用“火眼金睛”看清本质。
  无论权大权小,都必须被束缚在制度的笼子当中。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权力成为破坏社会规则的“背景”。避免社会规则和制度被架空,不让“背景”的阴影成为监管盲区,才能堵住潜在的安全隐患。(摘自《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易艳刚)

工资指导线下调
释放什么信号

  截至8月16日,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发布了201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与去年相比均无上调。这是近些年比较少见的情况。以工资权威信息发布的方式,向公众所传递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减轻企业负担的意图比较明显。
  经济增速越是放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大,势必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而当企业所承担的劳动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能够选择的方式,就是减少劳动力来维持基本平衡,不可避免的就是有不少人将被企业裁员,从而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要保障劳动者有保障地生活,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政府利用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以工资权威信息发布的方式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合同工资起引导作用,把过快增长的企业劳动成本控制住。
  工资指导线是企业决定工资的参照系,对企业没有强制性,特别是在企业用工紧张的情况下,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在保增长与保就业之间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保住了实体经济,保就业才会成为有源之水,一旦企业因劳动成本快速上升,或转地、转行,或破产、倒闭,最终伤害的都是普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摘自《证券时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