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募捐收据揭开“学生抗战史”
“你一角我一角,细流汇成河”
2015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一中图书馆发现的一张学生抗战募捐收据。  济宁一中校友会供图
     一张抗战时期爱国学生为抗战将士募捐的收据,纸条虽然因年久而发黄变色,但字据上“为杨占元先生所捐大洋伍角开具,经手人冯静”的字样,让距离那场战争70年后的人们产生了足够的联想:“学生抗敌将士后援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如今,我们来到济宁,在发现这张抗战募捐收据的地方,探寻那些少为人知的过往……

  本报记者 寇润涛 高扩 汪泷             
校长抗日演讲让学生热血沸腾
  8月初,在济宁一中校友会的办公室里,说起数月前发现的这张抗战“证物”,从事校史编辑工作多年的马涛直说:“太罕见了!太珍贵了!”4月初,济宁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济宁一中图书馆,无意间在一本《清代文学》分册中发现书中夹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仔细查看,这是一张抗战时期爱国学生为抗战将士募捐的收据,纸条虽然因年久而发黄变色,文字内容和印章却依然清晰可辨。字据上写着“为杨占元先生所捐大洋伍角开具,经手人冯静”的字样,印章和署名为“济宁学生抗敌将士后援会”。
  马涛告诉记者,他查阅了济宁一中校史后判断,这份收据大致写于1937年下半年,时值日本军队大举入侵我国,济宁地区的民众积极开展爱国救亡运动。捐款后不久,杨占元本人也参加了革命。“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实物。”据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油印收据长14.5厘米,宽8.4厘米。“当时为了便于统计募捐款项,对于捐款一般按照‘甲、乙、丙、丁’排序编号,杨占元先生的这张收据是‘丙’字第壹零贰号,由此可推断,参加募捐的民众已有数百人,民众为抗战捐款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学生们早已经对日本兵的种种劣行深恶痛绝了。当时,济宁一中还叫“山东省济宁初级中学”,校长燕壬培是一位对学生管理非常严格的老师。1937年,内蒙古德王依附日本人发动叛乱,被傅作义将军率部击溃,史称“百灵庙大捷”。
  消息从数百公里以外传到了济宁,当天夜里,在山东省济宁初级中学的操场上,灯火通明,全体师生都集合在一起,开庆祝大会。站在操场讲台上,燕壬培校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并燃放老师们亲手制作的礼花,校园内一片欢腾。后来,校友朱焕龙曾回忆说:“听着燕校长铿锵激奋的讲话,激荡得我们每一个学子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正是燕壬培的讲话,让学生原本就对日本兵的恨意更加怒火中烧。

战火烧到家乡,学子回家办抗战报
  1937年,日军进逼华北,飞机数度轰炸济宁城区。山东省立初级中学一度迁至汶上县孔庙,终因无法维持而被迫停办。
  在这之前,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济宁龙门口街人李淦,加入了山东各地抗敌救亡协会和山东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担任秘密社刊《联系报》编辑,负责报道救亡活动情况。
  当听见老家传来消息,“日本鬼子的飞机飞到济宁老家了!”正赶上毕业的李淦丝毫没有考虑留在济南谋生,毫不犹豫地返回济宁,参加了济宁县学生抗敌后援会,参加《抗战新闻》小报的编辑。山东报业史资料在《抗日战争(1937—1945)的山东党报》一节中提到了关于李淦等人的事迹:《后援报》济宁1937年7月创刊,1937年12月停刊。济宁县学生抗敌将士后援会创办,社长狄庆楼、李淦、李光诒。
  据济宁一中校史《一中春秋》记载:“七七事变”后,济宁籍在外地求学的大、中学校学生相继回到济宁。7月中旬,原省立七中校友燕京大学的李光诒、山东大学的狄庆楼(狄克东)、北大附中的孙贻植、袁文荃等人组织成立了“济宁县学生抗敌后援会”……10月,“济宁县学生抗敌后援会”扩大成为“济宁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创办了《后援报》《救亡情报》等,宣传“抗战到底,反对妥协”的政治主张。
  《后援报》最初是油印,后改为铅印,不定期,四开四版或八开二版,发行量在数十份至二百份。除办报外,抗敌后援会还通过演话剧、讲演、募捐等多种活动,发动城乡人民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被徐向前激励,走街串巷去募捐
  从前方战线来看,国民政府的中央军撤退的风越刮越大,人们都担心家乡沦丧,当亡国奴。很多学生都心生疑虑:“将来该怎么办?”面对“抗敌后援会”负责人,徐向前说:要做好抗日宣传,把乡亲们发动起来。不要怕日本人,不要当旁观者,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在战斗中求生存。 
  徐向前的话激励了这些流亡学生与抗敌后援会的代表,一股热情在学生中不断蔓延。在济宁,由姚梅村、王恒芳、李玉如、吴祖芳、张广珍及部分平津流亡学生组成的“赴乡宣传队”,到农村宣传抗日,演出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出歌曲《新的女性》《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等文艺节目。学生抗敌后援会发动同学到各区、乡、镇去宣传,早出晚归,来回徒步几十里,脚板都打起了血泡,一个个筋疲力尽却毫无怨言。
  除了宣传抗日,学生抗敌后援会还积极开展全民性的劝募“救国捐”活动,号召市民“当有毁家纾难之精神,捐款救国,救国自救”,“敌人一日不去,抗战一日不停,捐款一日不止”。
  从搜集的各类资料来看,马涛告诉记者,募捐主要分义卖、劝募、募寒衣等三种方式。义卖就是由义卖员将手巾、糖果等小商品送到群众面前,向其宣传支援抗战的意义,群众便自愿付给高于所购商品价值若干倍的价钱。劝募,由劝募者拿着募捐册,到茶馆、酒店、工厂、居民院内讲解抗战道理,劝其捐款,或由各地抗日救亡宣传队义唱义卖。
  每逢赶场天,同学们来到集镇,唱起抗日救亡募捐歌:“你一角,我一角,涓涓细流汇成河。切莫嫌,铜板少,你有多少捐多少,只要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抗战胜利就有把握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