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多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图片由南京路第三幼儿园提供)
还有10天就要开学了,一批宝宝也将初次步入幼儿园,这个时候家长既欣喜又焦虑。欣喜孩子成长,焦虑孩子能否很好地适应幼儿园。面对即将到来的“心理断乳期”,家长和孩子一样都要经历“分离焦虑期”。因此,在入园前,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帮助自己及孩子处理好入园“分离焦虑”?青岛南京路第三幼儿园园长候杰为家长提供建议。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宝宝入园,家长、孩子都焦虑
年轻妈妈刘女士带着孩子从外地度完假回青。女儿9月就要上幼儿园了,这两天刘女士忙着给孩子准备入园所需物品。“在购买入园用的东西,或路过幼儿园时,我会时不时地跟孩子说“很快,你就不能一直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你要去幼儿园上学,每天在那里待的时间是最长的。那儿有很多小朋友。”不过,刘女士说,女儿听到这些话时,总是不怎么高兴,并会小声地说:“我不想离开你们。我不想去幼儿园,那里的人我都不认识。”
初次离开父母,到一个新环境去,内心不情愿是很多新入园宝宝最普通的心理活动。“别说孩子,其实我自己也有点分离焦虑。”刘女士笑着说,她心里总是有些担忧,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哭闹怎么办?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好怎么办?不能迅速融入新环境怎么办?
这种分离焦虑不止出现在刘女士和女儿身上,很多孩子即将入园的家长都有这种“症状”。
入园前,思想准备要做足
青岛南京路第三幼儿园园长侯杰认为,上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重要的一步,对幼儿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过渡到有规则的集体环境中,极易产生入园不适与焦虑,家长也会因为不适应孩子一下子离开身边而产生一种焦虑。因此,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侯杰说,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做好思想准备,告诉孩子:你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那里有许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有温暖的老师带给你许多惊喜,爸爸妈妈会在下班后接你回家。
在环境熟悉方面,侯杰建议,在确定好幼儿园后,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玩一玩,看一看,走一走,让宝宝自己去发现有那么多小孩在游戏。让孩子去体会这种快乐,产生加入这个集体的愿望。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培养作息规律,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家长要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己先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以及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侯杰介绍,幼儿园的午睡时间通常在12:00—14:00,家长从现在起就要准备安排幼儿的午餐在12点之前结束,然后漱口、擦嘴上床睡觉,14点左右准备叫醒。晚上睡眠时间也要固定下来,21点之前应该入睡。
对不少家长来说,宝宝吃饭的事儿也是他们较为头疼的问题。侯杰说,如果现在宝宝吃饭还“追着喂、哄着喂、边看电视边喂”,那一定要想办法纠正,可以固定幼儿的餐椅餐具等,为了让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要下决心让幼儿养成好习惯。
幼儿初入园不习惯入厕,因为紧张会有拉裤子、尿裤子的现象,对幼儿心理会有影响。不过侯杰称,这方面家长可放心,通常教师会让家长带一套换洗的衣裤,老师也会随时帮助幼儿处理好,但是家长最好能培养幼儿早起按时排便的习惯,以及自主入厕的意识,这样幼儿在幼儿园里就会更加自如一些。
目前在家里,家长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洗手、吃饭、擦嘴、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期要坚持上学,家园多沟通
侯杰称,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哭闹、紧张。在这个时候,往往有些家长会不自觉地“心疼”孩子,就把孩子领回家“缓缓”。侯杰说,如果送两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园看望孩子,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她建议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
另外,幼儿刚入园,有的幼儿会处于一个生病高峰期。侯杰说,这是因为孩子平时在家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护,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差,而且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较少受到病原体侵袭。到了一个新环境,孩子则会因为精神紧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要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荤素均匀,保持幼儿情绪愉快,及时给幼儿增添衣服,让幼儿在家尽量以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为标准,多参加户外活动。
孩子入园后,家长也要多与老师、园方沟通。可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及时得到孩子的信息。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家长尽量参加。在亲子活动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及老师的引导下,会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家长多鼓励,战胜“分离焦虑”是场持久战
让孩子尽快适应一个新环境,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帮助。“不能用上学吓唬孩子。”侯杰说,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让他更快乐,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朋友的地方。另外,家长也要相信幼儿园,相信老师,相信孩子,而不是把上幼儿园想成一件负面的事情。这样家长本身的“分离焦虑”也能得以缓解。
等到开学那一天,肯定会有宝宝在与妈妈分别时哭闹。侯杰称,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告别要快速,不要幻想多哄一会哄好再上学,更不要相信孩子说的今天不去明天就会乖乖上学。送孩子上学和恋人分手一样,纠缠只是互相伤害。
此外,家长还可尝试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结伴入园。鼓励幼儿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朋友,入园时见到有认识的小朋友,幼儿会比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集体。
侯杰称,分离焦虑也是一个环境改变下很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或许会持续很久,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过,家长要引导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真正让幼儿懂得上幼儿园是一种成长快乐!
孩子放学回来 该怎么和他交流?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无可厚非,但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