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启用
2015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观马石山纪念馆的革命后代激动落泪 (资料片)
  ▲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 (资料片)
  ▲“马石山十勇士”雕塑 (资料片)
     8月15日,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启用。修缮改陈后的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以昂扬的姿态更加真实地反映乳山乃至胶东的抗战史。
  “留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是凝炼区域精神品格、留住仁爱乳山‘城市之魂’的需要。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展示的是一种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是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但可以激励大家把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转换为推动乳山跨越发展的工作动力,而且还有助于深挖乳山红色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说。
★ 缅怀革命先烈 留住红色记忆
  走进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一座庄严肃穆纪念馆映入眼帘。
  “这是由迟浩田同志题字的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里面介绍了八路军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浴血杀敌的英雄事迹;后方是乳山市革命纪念馆,主要介绍乳山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乳山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的巨大牺牲……”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饱含深情地说。
  为缅怀抗日烈士的丰功伟绩,2013年8月以来,乳山投资5000万元对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改陈,对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等进行征集、整理、充实,对烈士事迹展、纪念碑、英烈录、烈士陵等重新设计布置,采用现代化设计和科技手段陈列和展示历史及革命人物事迹,并规划了兵工厂、印钞厂等实景展,多角度地展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
  “原来布展面积小,内容单薄不系统。为让布展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翔实,工作人员先后走访10余个省市、行程数十万公里,对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等进行征集、整理、充实,从各级档案馆中查找增加了20世纪30年代的相关革命历史资料20余件,新收集与胶东革命历史有关的文物及资料200多件。”乳山民政局局长姜炳旭说,整个布展面积由330余平方米增加到2900余平方米,包括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乳山革命纪念馆和宣传教育中心“两馆一中心”。
  跟随讲解员进入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内,革命先烈用过的实物、栩栩如生的雕塑绘画、多媒体展示的历史场景,令观者心生景仰。
  “1942年冬天,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地区……”在大型声光电景观前,现代技术将当年马石山抗战的悲壮场景模拟还原,画面中战士们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杀,“四进四出”拯救身陷绝境的群众。
  当看到“马石山十勇士”们弹药用尽,中弹牺牲时,不少参观者眼中涌上泪花。“400余名指战员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他们舍己为民的高尚品格、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浩气凛然的民族气节,永远激励着我们。”革命军人后代宋小秋深有感慨地说。
  军爱民,民拥军。在乳山革命纪念馆展示柜里,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满怀报国热情的青壮年们踊跃报名参军,他们坚毅的脸上写满了对抗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在抗战时期,乳山有5000余名热血男儿投入到抗战中,700余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抗战中,朴实善良的乳山人民用大爱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大爱传奇。1942年,“胶东育儿所”搬迁至乳山凤凰崖,其后10年时间里,300多名乳山妇女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1300多名革命后代,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了革命后代的健康成长。
★ 传承革命精神 激励奋进斗志
  “马石山十勇士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这种革命精神,能更好地激发爱国热情、凝聚集体力量、传递正能量。”参观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的革命后代黎小弟说。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革命后代和红色专家来到乳山马石山,他们的父辈有的是屡次立功的开国将军、有的是参加马石山突围战的百岁老革命家、有的是原胶东军区兵工厂的老干部……在这里,他们共同回顾以马石山红色历史为代表的胶东革命史,为提炼乳山马石山红色革命精神、推动乳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牢记先烈遗志,乳山将马石山烈士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马石山突围战纪念日期间,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开展大规模的扫墓悼念、参观瞻仰、入党宣誓等活动。据统计,每年到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达十余万人次。
  “当我面对党旗,再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 内心十分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入党时那斗志昂扬、满怀激情的时刻。”乳山崖子镇田家村的党员田志强说,经常到马石山学习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不忘党员身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作用,乳山对“马石山突围战”进行抢救性保护,出版了《血染马石山》,再版了《巍巍马石山》,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邀请国家军事博物馆和二十七军博物馆的专家以及熟知马石山历史的专家担任顾问,对马石山抗战教育资料进一步挖掘整理,制作教育专题片、解说词等教学资料。
  “不仅要把红色教育基地规划好、建设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基地管理好、运用好,真正发挥好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姜炳旭说,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乳山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义捐一生积蓄的老军人邵本道、捐资助学19年的退伍军人马勇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道德的力量温暖着乳山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仁爱赞歌。
★ 深耕红色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乳山积极探索旅游多元化发展模式,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从绿色观光休闲游向红色文化精品游延伸,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乳山规划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马石山红色旅游风景区,下一步,将整合境内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冯德英文学馆等红色抗战资源,按比例复原胶东育儿所、胶东八路军兵工厂、胶东军区卫生部四所等革命遗址,连点成线、整体打造,将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聚力打造胶东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集散中心。
  自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修缮改陈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革命后代、党员干部、爱国人士,也有普通群众、学生。而今,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闻名遐迩、催人奋进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
  “我们一路参观了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游览了马石山美丽景色及东尚山胶东传统民居,接下来,我们打算去冯德英文化馆参观学习。”游客王婧说,红色革命旅游路线很有教育意义,她特意带2个孩子看看当年抗日英雄们奋战的地方,让他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
  坚持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乳山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针对马石山陡峭险峻、周边村庄及景区交通不便的问题,专门修缮拓宽了马石山盘山公路,方便游客进山。
  为了让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让红色文化走上银幕、走向全国,吸引更多人到乳山来旅游,乳山开展了精品文艺创作,先后组织创作了话剧《马石山上》、电视剧本《马石山惨案》、大型专题片《红色的爱》等文艺作品。其中,《马石山十勇士》被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以胶东育儿所为题材创编的红色吕剧《乳娘》荣获山东省十个一精品工程奖、山东省第七届泰山文学奖,并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4年度十大重点剧目。
  如今,红色旅游正逐渐成为乳山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1—7月份,借助“红色之旅”的拉动作用,乳山接待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