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人行道是城市治理的镜子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们期盼的雪后景象,是安全的、便利的,让人们有心情赏雪玩雪,享受难得的好空气,理应成为城市治理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城市治理的思路和水平,就是在诸如人行道除雪这样的细节问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齐鲁大地上的这场雪,一下就是两天,初迎雪花时的兴奋过后,人们更多地陷入了路面积雪带来的不便之中。机动车道有大型设备清理,再加上车轮碾压,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反倒是人行道有了大麻烦,就连一些城市干道两旁,走上去都如履薄冰,那些背街小路就更不用说了。
  这跟夏季大雨时处处看海、“陷阱”重重一个道理,特殊天气的道路,就像一面镜子,最能直观地体现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艳阳高照或风调雨顺之时,短板往往被掩盖住。这一场雪,既给人带来赏雪玩雪的欣喜,同时也留下了反思:如果连可预见的天气都无法妥善应对,城市治理还有何科学可言呢?
  相信对于路上的不便甚至是危险,很多市民已经有了切身体会。走在积雪成冰的人行道上,稍有不慎,轻则人仰马翻,重则伤筋动骨。出于安全的考虑,笔者身边就有些平常不开车的人,也把车开了出来,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以往常在朋友圈里晒步数的健走达人,这两天的成绩一落千丈。人行道不好走,连累着赶公交也不方便,开车的人也就多了,于是大雪带来的除霾效果,怕是也要打个折扣。
  以前总说治霾太难,所以政府常常呼吁人们绿色出行,还总打限行限号的主意,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气质”优良的机会,如果能把人行道清理干净,给行人和坐公交的人多提供些便利,不也是治霾决心的体现吗?更何况,人行道除雪,要比排污企业外迁和产业结构升级难度小得多,细节上的努力都做不到的话,更让人担心在困难重重的领域,工作将如何开展。
  所以说,除雪虽属细节问题,一定意义上却也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水平,由雪引发的“人行道后遗症”,反映的则是城市治理的整体性问题。路面积雪的清扫,除了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之外,还涉及交警、市政、城管、环卫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现在再靠全民动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很难做到,特殊天气的应对,靠的不是“各扫门前雪”的道德呼吁,而是科学的气象分析、设备投入、人员调配,而这恰恰取决于城市治理的整体水平。
  当然,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看到顶风冒雪的环卫工人,便觉得虽然出行不便,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里面其实就存在一个误区,要知道,对人行道等“死角”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非给一线的劳动者加压,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恰恰包含对劳动者权益更好的保护。我们需要的是更科学的设备调度以及更合理的人员调配,若是单靠环卫工们“拼命”,反倒是治理水平低下的体现。至于那些把环卫工累倒在路边列入“政绩”的行为,更是反映了治理理念上的落后。
  总之,人们期盼的雪后景象,是安全的、便利的,让人们有心情赏雪玩雪,享受难得的好空气,理应成为城市治理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城市治理的思路和水平,就是在诸如人行道除雪这样的细节问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