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都不错,就是数量少
千余五保老人,12个乡镇敬老院够吗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集镇敬老院院长办公室内每位老人的照片。
  郑路镇敬老院内老人正在看电视。
   本报记者 邢敏 实习生 王欣妍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有事您说”询问,商河县乡镇敬老院条件如何?为此,记者走访数个乡镇,对乡镇敬老院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记者了解到,目前商河县的12处乡镇敬老院,入住条件、老人生活尚可。据统计,商河县共有五保对象1085人,仅靠乡镇敬老院远远不够。而且由于工资低、工作量大等原因,乡镇敬老院的护理人员比较匮乏。
  两人一间屋
配套算齐全

  近日,商河市民黄女士介绍,她父亲快80岁了,由于孩子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想看看乡镇敬老院条件如何?如果老人能在那里幸福生活,我和家人准备送老人过去。”为此,记者走访了商河县数个乡镇敬老院。
  走进玉皇庙敬老院,院内老人有的正在打扑克,有的听收音机,有的在拉二胡,大家伙生活得十分和睦、融洽。
  “现在有72人入住我们敬老院,都是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由于年纪大了,他们没有了劳动能力,就住进来了。”玉皇庙敬老院田院长说,在敬老院内,年龄最大的94岁了,年龄最小的有63岁,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照看他们的工作人员有9个。
  走进老人们的宿舍,是标准的双人房间,每个房间不仅都配有电视、衣橱,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水、电、暖已全部安装到位,既方便又干净。
  “去年10月份刚刚搬了新的敬老院,住的房间比以前好多了。”孙集镇敬老院院长王太臣说,孙集镇敬老院现在共有41名老人,从去年搬了“新家”后,宿舍的整体配备更加完善,院民生活也更加舒适。“进入供暖季后,敬老院自己烧的锅炉使每个院民的房间都能达到20多度。完完全全可以舒服过个冬。”王太臣说。
每月10元零花钱
一日三餐不重样

  记者了解到,关于敬老院日常的开支和维修费用,一般是由所属乡镇进行财政拨款,民政局提供食品、物资等必需品。
  “我们每月有十块钱零花钱,我还有老人钱,一个月85元。”郑路镇养老院74岁的老人郑佩爱告诉记者,养老院发放的零花钱她都会赶集买些零食来吃。
  不幸的是她前年回家走亲戚时出了一次车祸,现在双腿需要拄着拐才能行走,“多亏院里的老人和管理员照顾。”郑佩爱说,敬老院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有,都是管理员给帮忙送饭打水、洗衣服,都像一家人一样。 
  在饮食方面,每个养老院每天都按需给老人提供了鸡蛋、牛奶,用来保障入院老人的营养水平。
  在孙集镇敬老院院长王太臣的办公室,墙面上张贴了41名老人的生日,王太臣告诉记者,一日三餐不会重样,一个星期会蒸一次包子给老人换换口味。每逢老人过生日,还要特意做些老人爱吃的食物,给寿星稍微庆祝一下。
作息要遵守规定
老人不能随意外出

  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其中男性老人居多,大多是一辈子没娶媳妇的光棍和成家后不幸丧偶的情况。这些村里的五保老人由本村村支书申请,上报给民政部门。批准通过后,敬老院进行接收。
  在怀仁镇敬老院,87岁的刘照升和他的妻子郭兰荣早在1996年就住了进来。敬老院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统一就餐,不能随便外出,有事需请假,外出回来后还要销假,进出都需要登记。
  “住在这清心,还有人管吃住。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郭兰荣说,她和丈夫刘照升无儿无女,年纪也大了,家里的地自己没办法耕种。平常她就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打打扑克。 
  敬老院楼后面是一片空地,空地上还长着绿油油的白菜和大葱。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特意留出的“自留地”,让老人们自己耕种。老人们在农村里生活了一辈子,老了也闲不住,这片空地就是老人们的宝地。
以前性格孤僻
入住后能劝架

  “入住的老人大都性格孤僻,自私。刚开始住进来的时候,他们感到不适应。慢慢就好了。”玉皇庙敬老院田院长说,由于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老人住进敬老院后一开始会就觉得不适应,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间,不愿意出门。慢慢地他们过一阵集体生活就好了。
  田院长在敬老院工作了多年,在他心中早就把院民当成了一家人,谈及院民生活中的趣事,他笑着说:“俗话说老小孩,老人老了和老小孩一样。前几天,老宋和老常因为看电视换台争吵了起来。”田院长说,他们的工作人员发现这种情况后,会积极和老人谈心,给他们讲道理,为他们疏导。
  “我们住了19年了,能住到这都是命苦的。我们就相互体谅吧。有时候看见别人有摩擦,也会帮着劝架。”郭兰荣说,她和老伴在怀仁镇敬老院住的时间最长,已经住了19年了。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虽然和各个院友性格脾气等不同,但是想起他们都是和自己一样因无儿无女的情况来到这,她也就不计较些什么。
  “老人们最高兴的时候,是过重阳节和春节,因为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来慰问他们,慰问品和慰问金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这个时候外人来得多,热闹。”怀仁镇刘院长说。
“故土难离”观念存在
人老不愿进敬老院

  虽然年老身体不好,许商街道的李大爷坦言一点都不愿去养老院,“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左邻右舍邻居熟,每天早上打打拳,下午和牌友打几圈牌,也挺好的,不用在敬老院受管理,作息、出门等受限制。
  商河县民政局救济科杨科长告诉记者,商河县共有五保对象有1000多人,目前有500多人入住了敬老院。而这些没有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往往是自己本身存在着“故土难离”的观念,不愿意入住敬老院。
  “部分老人在村里还占有一份自留地或蔬菜地,平时过惯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许多人宁愿过这种简单淡泊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到敬老院来居住。”杨科长说,这些五保户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是五保户的基本生活直接由自己安排,二是五保户随亲属在一起生活。每年这些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有3700元的政策补贴。
工资少,工作量大
专业护工人员匮乏

  “有个院友得了前列腺病。由于病情的原因常常随地小便。就这样,护工照顾他,给他洗衣服、打扫工作量就很大。”田院长说,目前条件和设施都比较好,老人也都能自理,只需要护工做些简单的清洁工作。但是碰上体质弱不能自理的老人,工作量就太大了。 
  记者了解到,护工的生活并没有朝九晚五的限制。敬老院里老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的工作。有的时候白天一整天,他们给老人安排饮食、陪老人老人聊天、洗床单等。但他们的工资却只有四五百元。
  “我们也想找些有专业知识的护工,可愿意留在养老院干护工的年轻人太少了!”田院长说,敬老院这块工作都是很繁琐的,工作人员他们平时工作都很敬业,对待老人都像长辈一样,有耐心,细心,为他们服务,这些老人跟她的关系都很融洽,工作也干得很出色,确实这些工作人员为敬老院付出了很多。
  除了玉皇庙敬老院,在孙集镇敬老院和郑路镇敬老院等大多数的敬老院往往工作人员担当起了”护工“的角色,平时帮老人打打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多多照顾一下。“我们都是提倡和鼓励院民之间相互帮助,谁生病了,谁有事了,我们都相互帮忙。年轻一点的院民也会帮忙身体不好的院民洗衣服。”王太臣说。
  “护理员的待遇低,一位护理员要负责十多位老人,这样较大强度的劳动直接导致护理员难找,也确实考量着护理人员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商河县民政局救济科杨科长告诉记者,护工短缺,一方面是因为当护工不但辛苦,而且收入偏低,更重要的是护工这一行业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再加上社会地位较低,从就业观念上还无法赢得大家的广泛认同。 
相关链接:
每个床位补贴8000元

  商河县民政局救济科杨科长介绍,在商河县,公办民营的养老公寓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建好,还未正式运营。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位于县城商南社区,只要有需要的老人,拿钱就可以入住。
  个人申请养老机构,需要对养老院经过消防、环评、卫生等各个部门的审核,都同意后可开设养老院。在补贴方面,民政局给每个床位补贴8000元。

天冷了 别冷了老人的心
  王欣妍

  来到敬老院,一进门就感受到了屋里暖气的温度,一位老人热情起身让我们进屋,另一位老人则坐在一角笑着示意我们坐下。看出老人行动不方便院长告诉我们,因为没有专门的护工来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所以鼓励院里的老人们相互帮助,互相照顾。就像一家人一样,无论谁生病了,行动不方便了,都有人帮忙洗洗衣服叠叠被子,打水送饭。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生活在敬老院,可能无儿无女,可能无亲无故。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渴望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都有变老的一天,我们面对的是社会这个大家庭,每一位孤寡老人都是我们的亲人,他们同样渴望家庭的温暖。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也许是几句嘘寒问暖,也许是打一次水叠一次被子,或许只是来看看他们,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天冷了,别冷了老人的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