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棉花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鹿永柱 
   
  母亲的土地里,每年多多少少总要种些棉花。一棵棵棉经风沐雨,从春一路逶迤到秋。洁白的花事渐盛,像天边掠过的一朵朵云,点亮了秋,望穿了冬。 
  母亲把棉采摘回家,大部分卖掉贴补家用,一部分留下自用。一年忙到头,男人们难得清静与悠闲,但女人还是闲不住。在没有羽绒的年代,棉衣服就是标配。自然一家人的御寒问题,全落在了母亲肩头。于是天大冷之前,母亲手戴顶针,一针一线连接着温暖。 
  母亲的针线活极好,针脚细细密密,工工整整,棉衣服在身,暖和却并不臃肿。最繁琐的是做棉鞋,母亲有一本大书,里面夹满了鞋样。母亲比照鞋样打好鞋底,但纳千层底却极费工夫。于是串门时也不忘手中的活计,于东家长西家短中哧哧纳着鞋底,仿佛日子也被针线一下下拉长。如豆的煤油灯光中,母亲依然忙个不停,那一幅幅辛劳的剪影定格在记忆深处,穿过岁月的迷雾,依然清晰如昨。白色的鞋底,黑色绒布的鞋面,穿在脚上温暖又舒适。有一次我和哥哥出去滑冰,没想到冰层太薄,我和哥哥的一只脚分别落入水中,棉鞋里灌满了水,回到家中,母亲却没有责怪我们,在炉子上给我们烘干。没过几天,母亲给我们一人又做了一双新棉鞋。 
  最喜欢冬日晴好的天气,母亲把新棉被晾晒在院子里。太阳温暖如盛开的棉花,一朵朵落下来,覆盖着被,棉被变得更加蓬松。夜晚裹在新棉被里,棉的清新气息和着阳光的味道,依偎在母亲怀里,梦境温馨而甜蜜。 
  农村冬季是结婚的旺季,其中棉也是重要角色。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某某家娶媳妇陪嫁了几铺几盖。有一次我听一位大婶说,这次厉害,陪嫁了十二铺十二盖,其余主妇便发出了惊叹:“啧啧,瞧瞧人家,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天气渐渐冷了,如今六十多岁的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针赶着做小侄子和女儿的棉衣,纫针线都困难的母亲细心地做着,但针脚不再细密,也不再工整。但我想孩子们有了棉衣,冬天肯定暖暖和和。 
  想必天下再没有哪种植物如棉花一般,生命之中历经两次花开,一次生命之娇美,一次泽被之苍生。衣被天下,大爱如棉。棉之温暖,质朴,平实,如母爱,不着痕迹,却丝丝入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