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农民导演韩克连获微电影大奖
集编剧、导演、演员、剪辑师于一身,7年沉淀,他不是“黑马”本报记者陈静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由莱芜市钢城区委宣传部出品、莱芜蟠龙梆子剧团拍摄的微电影《十五的月亮》在刚刚落幕的2015中国梦(浙江)微电影大赛中成为最大赢家,力压张译、周迅、梁静等明星大腕主演的作品独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这是莱芜农民导演韩克拍摄的微电影今年第三次获得大奖。虽说韩克脱颖而出让很多人意外,但他不是影视界的“黑马”,他用了七年的时间沉淀自己的实力。没有专业的摄影、剪辑技术,他靠上网查资料、看专业书籍,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如今,他拍摄已经拍摄了大小影视作品100余部,更是集编剧、导演、演员、剪辑师于一身。
  大图:《十五的月亮》拍摄现场。
小图:2015中国梦(浙江)微电影大赛颁奖现场。
  微电影《十五的月亮》
三次获微电影大奖

  据了解,2015中国梦(浙江)微电影大赛大赛自4月底启动以来,历时八个月,共收到了1800多部微电影作品,经过多轮评审、网友投票,共评选出27部优秀作品和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和最佳男、女主角5个奖项。莱芜农民导演韩克拍摄的微电影《十五的月亮》独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此前,《十五的月亮》曾荣获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微电影艺术节龙华奖故事片一等奖。
  韩克拍摄的公益微电影《十五的月亮》是以“钢城好人”、棋山风景区管委会仙人桥村村民齐光明为创作原形,微电影主要讲述智障老人“十五”流浪街头,好心人“明亮”收留“十五”的故事。韩克告诉记者,通过这个片子传播正能量,从而让更多的人关爱流浪智障老人。
“摄像、剪辑
都是自己琢磨的”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15岁的韩克因为家庭原因踏上社会,他卖过烧饼,理过发,也做过建筑工人、铁路工人,测绘技工。“蟠龙梆子”是莱芜独有的一种曲调,距今已经有300年历史,韩克从小就喜欢唱蟠龙梆子,从16岁就开始正式登台演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蟠龙梆子逐渐被新生事物取代,作为蟠龙梆子的第七任班主,韩克觉得他有责任挑起蟠龙梆子传承的大旗。“要让蟠龙梆子活起来,要拍一部电视剧,让全国人民都看见。”带着家人的质疑、周围人的不理解,韩克开始筹备他的第一部12集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养个儿子不成器》。
  现在,韩克已经拍摄了大小影视作品100余部,他更是集编剧、导演、演员、剪辑师于一身。“在拍电影之前,我对剪辑、摄像的事一窍不通,我也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现在的拍摄技巧和剪辑是通过上网查询、看书和平日的经验琢磨的。”韩克告诉记者,这次能获得艺术节的大奖他很激动,今后他将会拿起手中的摄像机,创作出更好的反映大爱莱芜的作品。
拍摄微电影不含糊
  “今日影片《十五的月亮》采景,山路难行,哥开车都紧张得一身冷汗,看看咱钢城辛庄镇的村子还错吧!”这是韩克朋友圈中的一段话,2014年阳历年底韩克为了拍摄《十五的月亮》,跋山涉水寻找影片的拍摄地点,为了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点,他转了钢城区多个村子,最后敲定富有年代感的北泉村,为了能塑造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氛围,影片中还加入了魏家渔鼓、吕家泥塑等传统民间艺术。
  拍摄《十五的月亮》从剧本的润色到场地的选址都倾注了韩克的心血,记者注意到,《十五的月亮》中反映的是上世纪的故事,影片中演员所穿的衣服都是韩克从亲朋好友那淘来的,一些道具也是做旧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韩克拍摄的影片中,演员不是专业的,他们都是朴实的农民,“别看我们不是专业的,但是拍起戏来相当敬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