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大篷车走过两年时间,讲解无数健康知识
为市民送健康70余场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做体检。  本报记者 刘光斌 摄
     从2014年开始,两年间齐鲁晚报联合漱玉平民大药房开展的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已经连续走进社区50余次,邀请市民参与健康讲座、体检等20余次。一次次与市民的亲密交流,为市民答疑解惑,普及健康常识的步伐从未停止。今年,本报大篷车着重关注慢性病的预防,并根据以往的经验,体现时令养生,关注市民所关注,解除市民所困扰,受到市民的欢迎。

  本报记者 刘光斌

  今年齐鲁晚报大篷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养生主题的凸显,活动不再局限于开进社区为市民做体检,漱玉平民大药房根据自身淄博的分店分布情况,不定期邀请市民参加养生讲座。“在以往的一些活动中,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市民一般户外活动较少。而一些社区的室内场地有限,我们便采取邀请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服务。”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伊希玉介绍说。
  每期养生讲座都选定一个主题,一般选定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针对每种疾病,根据气候、饮食习惯等,专注探讨介绍多种人为因素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我们在以往的大篷车活动中发现,很多市民对于慢性病的关注较高,但是生活中存在很多误区。”伊希玉介绍说,比如市民常常从慢性病开始出现前兆时才真正重视预防和治疗,其实对于青年人,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适量运动才能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医学已经证明,吸烟、过量饮酒、身体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为探究各类慢性病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在对大篷车进行报道时,适当挑选市民讲述自己的病史,以引起市民的重视。在具有了针对性之后,本报大篷车的健康常识讲座也就更加具体。如今年4月份,大篷车走进张店商东社区时,记者根据调查发现,7成市民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习惯,常常随意增减疗程。有的市民认为非处方药毒性小,基本不看说明书。为此,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专门向市民传授了用药常识,并根据处方药、非处方药等的不同特点,重点讲解某类药物食物相互冲突的情况,提醒市民不可乱用药物。
  “很多讲解都能说到我们的心里,原来生活中存在这么多误区,这对以后的饮食行动都有指导意义。”商东社区的一位居民李先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