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镇:新城镇传承老文化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纺车、风箱、煤油灯……,走进西岗镇乡村记忆馆,仿佛置身时空隧道,一件件旧物件把我们带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记忆馆内展品丰富,涵盖农林牧副渔五个方面,布置富有特色,一件件老物件,记录着西岗人民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的生活历程,原滋原味的还原了西岗“商业小镇、农耕文明、武术之乡、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色。
  “记忆馆的顶棚用的是我镇甘桥村编织的苇席,俗称‘福棚’,寓意生活在幸福的笼罩下,中间的‘大红席’,是喜庆的象征,表示生活红红火火。”谈起记忆馆的每一个细节设计理念,该镇宣传科长张旭东津津乐道,“同时,‘席’和‘习’同音,暗含着我们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生活会更加幸福……”
  这个煤油灯,和我以前上学用的一模一样;这个烟袋锅,俺爷爷以前就用,现在很少见啦;这样的风箱,我小时候还拉过呢……,一件件富有乡土气息的民俗物品,在唤醒大家乡村记忆的同时,也成为保护传承乡愁文化的有力注脚。
  “传统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魂’,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但没有损毁‘老东西’,还加强了保护和修缮,让‘新城镇’传承‘老文化’,城镇化绝不是消灭传统文化,而应是保存好传统文化建筑、历史资料和物品,把新型城镇建设成为文化个性鲜明的精神家园。”说起建设乡村记忆馆的初衷,该镇党委副书记赵炜如是说。
  近年来,西岗镇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眼于“人的城镇化”这一根本,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依托现有山水人文等独特风光,让城镇融入自然,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镇村一体化协同发展,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镇历史文脉,让文化与城镇化相得益彰,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软红利”。
    (卓德明 孙崇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