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法官执行惯例照样做生意
“老赖”为避执行上演“谍战”
2015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7日讯(通讯员 安兆宝 记者 张焜)为了逃避执行,青州一“老赖”摸清了法院常用凌晨执行的惯例,多次躲过法官上门执行,白天还敢敞开门继续做生意。7日,记者从青州法院了解到,这名“老赖”机关算尽也耐不住法官频繁上门,最终被堵在店里,迫于要被司法拘留的压力,履行了法院判决。 
  青州居民魏某经营着一家超市,自2010年起与某经营酒水销售业务的公司建立起长期的酒水供销关系。魏某从酒水销售公司购买白酒、啤酒用于超市经营,酒水销售公司则提供上门送货服务。每次收货后,魏某为酒水销售公司出具欠条,双方不定期结算。但2012年8月份开始,魏某却只是出具欠条而不提结算之事了,酒水销售公司人员催问时,魏某声称生意不好,要求宽限一段时间,至2014年3月,魏某给酒水销售公司所打的欠条已达8张,共欠酒款4万余元。 
  今年6月份,该酒水销售公司将魏某诉至法院,要求魏某支付所欠酒款,法院经审理后支持了其请求。该案判决生效后,魏某始终未履行判决义务,酒水销售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青州法院庙子法庭执行人员先是赶往魏某超市及家中送达传唤证,但未发现魏某本人,执行人员于是将传唤证送达其家人,并要求告知魏某按时到庭,但魏某一直不曾露面。 
  考虑到魏某存在有意规避执行的嫌疑,法院执行人员决定采取常用的“凌晨执行”。青州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失信被执行人为躲避法院执行,常常白天在外闲逛,等到深夜、过节或者是天气状况较差时才会躲回家中。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执行,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在深夜或凌晨到魏某的超市或家中实施强制传唤,但意外的是从未找到魏某。 
  屡次失败后,法院执行人员意识到,还涉及其它纠纷案件的魏某,可能已经特意打听了解了法院执行的规律,与执行人员“躲猫猫”。于是,执行人员改变了“凌晨执行”等执行惯例,并增加了上门频率。 
  果然,在最不可能出现的白天,魏某竟堂而皇之地在自己的店里忙活。见到突然出现了执行人员,魏某也愣了半晌:这次他失算了。 
  被请到庙子法庭的魏某仍然声称自己没钱,当执行人员拿出他的账户曾转过5万元钱后,他想都没想,就称这是朋友借他的账户转账用,还想借此蒙混过关。最终,魏某迫于被司法拘留的压力,让家人带着4万多元现金到法庭履行的判决。 
  青州法院执行人员告诉记者,近年以来,想方设法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仍不在少数,逃避执行的技术花样也不断翻新,给执行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随着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制度措施的不断完善,被执行人生活生产的空间将不断压缩,最终甚至寸步难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