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铜锣走出国门
2015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村铜锣至今还保持传统手工打造技艺。
  定音。
  淬火是铜锣制作的重要过程。
  工作人员正在砸槽。
  砸黑货。
  半成品试音。
  工作人员戗旋小镲。
   编者按:
  社会的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冲击,一些老行当、老手艺,有的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有的却也焕发了新的生机,这是历史发展的惯性,也是时代变化的选择。为了展示淄博的老手艺,记者择取淄博具有代表性的老手艺,用文字记录,用图片呈现,体验这些渐行渐远的情感,展现这些老手艺在新时期焕发出的新活力。
  片/本报记者 王鸿哲 文/本报记者 李超

  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目前还保持传统手工打造技艺。1979年,蒋义东进入国营周村鲁东乐器厂工作,从事铜响乐器制造,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铜响乐器的传承人。
  2006年,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周村铜响乐器加工技艺经蒋义东的继承和发展,产品已远销韩国、日本等地。
  16岁的蒋义东继承父业开始制作铜锣,铜锣以紫铜和高锡为原料,经过选料、配比、制片、成型、定音等多个工序制作而成,铜锣不仅要有形,更要音质合格,以前都是人工捶打,现在是半机械半人工。
  蒋义东出生于铜响乐器制作世家,16岁的蒋义东继承父业,开始学习铜响乐器制作技艺。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积累,熟练地掌握了铜响乐器制作的全部过程和制作技艺。
  周村原来有80多家制作铜锣的作坊,从明代开始到清朝时期,冶铸水平已相当高超。周村铜响乐器发音圆润、清脆、有水音,音色纯正,音量持久,被京剧界誉为“周村派”。
  2006年,国营周村鲁东乐器厂破产后,蒋义东又将原来创办的周村东盛民族乐器厂更名为周村鲁东乐器厂。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品种由原来的十几个扩展到几十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代理商销往美国、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门手艺可以说是祖传的,不能让它消失。”现在蒋义东的儿子在跟着他学习,蒋义东说要让儿子把这项事业传承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