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跑遍134个燃煤小锅炉
孙大伟推广“煤改电”,三个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两万多吨
2015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大伟正在查看电锅炉。  本报记者 王皇 摄
     济南的冬天有挥之不去的雾霾和随处可见的锅炉烟囱。为了能让济南市的燃煤小锅炉如期退役,济南供电公司电能替代工作办公室的孙大伟仅用一个月就跑遍了济南的134个燃煤小锅炉,研究“煤改电”方案。

本报记者 王皇 实习生 王禄萍          
为推广“煤改电”方案 他重新归零主动学习
  孙大伟的办公室在杆石桥旁济南供电公司大楼的7楼,透过办公室的玻璃,能看到南边和东边的两个锅炉正在冒烟。今年9月6日济南市供电公司成立了电能替代工作办公室后,他的工作就和济南的蓝天相连,为推动清洁电能替代燃煤供暖服务。
  济南今年9月、10月份的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排倒数第一。治理雾霾不能只等风来,而要主动减少污染排放。根据计划,济南市要在明年10月底前淘汰134台燃煤小锅炉,这些小锅炉需要通过采取“煤改电”、“煤改气”、工业余热替代、分布式能源利用等方式退役。而孙大伟则是“煤改电”方案的服务者。
  至今“煤改电”在全国都还是新鲜事儿。孙大伟说,自己工作12年来从来没和锅炉打过交道。对一个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来说,再从头学习并不简单,但他主动接受了挑战。学习电锅炉原理,重温电价政策,研究城网负荷,为每个锅炉寻找具体接入方案,他几乎每天都在学习。
  “我大学就不是学电的,而是学法律的。后来到了单位,一线需要人,我就到了一线,既负责和客户沟通法律相关事务,也跟着老电工师傅学习电力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来研究生就由文转理念了电力专业。”孙大伟说,这次的新工作让他又找回了当年的学习劲头。
一天得跑三四个地方,吃了不少闭门羹
  这134个小锅炉如能按时关停,济南市每年将减少燃煤消耗60余万吨,相当于平均每位济南市民将少吸入0.017公斤烟尘。这些锅炉分别归属66个单位。孙大伟的第一项任务是摸清燃煤锅炉的具体情况,了解和协调锅炉归属单位的改造意愿。“一天跑三四个地方,我和另一个同事一起,一个月跑下来了。”孙大伟说,现在随便说一个锅炉,他都知道在哪里、是什么情况。
  不过,孙大伟最开始可没少吃闭门羹。“电锅炉是个新鲜事儿,供热成本比燃煤高,不少已经烧了多年燃煤锅炉的单位并不感兴趣。而且关停的最后期限是明年,有的单位还有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不太想早改。”孙大伟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一次次去,反复解释。
  学校是煤改电的大户,不少院校都自己烧锅炉。“加入集中管网供热学校的成本肯定要增加不少,所以他们积极性不大高。如果改成用电锅炉自己烧,可以利用峰谷电价,还能在放长假期间关掉,另外上课的时候,宿舍里可以关一些,下课的时候教室里可以关一些。这样算下来,学校烧电锅炉可比普通小区的电锅炉省下三分之一的钱。”孙大伟说,电价对不同主体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每到一个单位,他都会把这个单位使用电锅炉后怎样省电弄明白,先把经济账算明白。
  除了已经列入关停范围的小锅炉外,孙大伟和小伙伴们还发现了大约十个集中供热管网到不了的小区。天方怡景园小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小区今年用上了低谷电蓄热锅炉。这种“锅炉”由若干“储热块”组成。每天夜里使用低谷电进行蓄热,热量可以持续释放24小时。
  孙大伟说,今年已经有六个项目完成了电能替代,支撑这些电锅炉的城市电网负荷和安全设施都配套进行了具体的调整。根据测算,这些项目节约标煤约1.1万吨,三个月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万吨。另有8个项目基本确定,将在明年实施。
  而明年对孙大伟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将是更忙碌的一年,为了明年供暖季的蓝天,更多更难替代的燃煤锅炉都要在明年实现关停。但孙大伟说,这是他作为济南人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活儿。
  由本报联合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城市良心”栏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报将继续寻找那些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奉献着的人们,也欢迎市民拨打96706126向我们推荐您身边的榜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