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在全市试点推行民主协商
民事民议,让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2015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记者 林媛媛) 近日,为全面推广基层协商民主标准化,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召开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居民代表、高校和市民政局专家共同参加的协商民主研讨会。
  “社区协商议事实行标准化,完善了协商的方式方法,利于落实协商结果,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化、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在研讨会上这样评价。
  而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则认为,协商民主不是做样子,议事组织者要坚持平等公开,只有协商民主标准化才能让居民利益最大限度得到保障。
  “居民遇到问题,向社区反映;社区‘两委’联席会审议后,定时间、地点,召集相关人员一起议;一旦大家觉得可行,就由社区协调有关人员或部门落实。”甸柳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说,自从今年8月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成为全市首批社区协商民主试点单位后,这样“流水线”议事程序已经成为居民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从过去的大事小事由社区“拍板”,到居民共同协商确定。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利用区域化党建、社区发展论坛、居民议事会等平台,生发出一系列协商民主模式,不断拓宽居民“发声”渠道。该街道在这些“一般”模式的基础上,从流程、规则、参与人员和决策落地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标准化”之路。
  甸柳制定了《社区协商议事规则》,在内容上提出“七议七不议”,解决“议什么”的难题;在程序上归纳出收集议题、确定议题、拟订方案、协商议事、督促落实、结果公示六个步骤;在类型上则分为专题、问题和常规协商三种。“以前也有议事会,但程序没这么正规,效果也打折扣。现在协商有程序,大家心里都特清楚。”第一社区党委书记陈叶翠竖起了大拇指。
  基层协商民主的核心是“民事、民议、民决”。老旧小区供暖、“文明楼道”评比、安全社区创建、网格化管理……每一件关系居民生活的决策,甸柳新村街道都启动“2+5+X”联动机制,让社区“两委”、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社区乡贤代表等相关方全参与,为社区发展献策。
  “平等参与议事的居民越多、互动越强,决策就越容易得到认可,从而促进居民自治,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为解决400户居民供暖问题,第三社区特意成立“专项议事小组”,相关利益方共同为用暖难出谋划策,最终在冬天到来之前解决了集中供暖问题。五区15号院曾私搭乱建严重,由于年代久远,拆除难度较大,协商议事会表决后,13天内拆除20余处违章建筑,改建成车棚。在甸柳新村街道,通过标准化协商议事解决难题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今,社区协商议事标准化模式已成为社区及时收集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下一步,济南大学基层协商民主研究中心将在甸柳新村街道挂牌,共同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