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解决拆迁难题
从不同意到签约,247户无一钉子户
2015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经过协商,二汽改片区项目得到圆满解决。本报记者 林媛媛 摄
     本报讯(记者 林媛媛) 早在2008年,位于甸柳一居辖区的第二汽车改装厂(二汽改)就被列为片区改造项目,但由于涉拆居民不满拆迁安置方案以及拆迁办工作方式略有不妥等多方面因素,项目一度被搁置。四年后,即2012年8月,在各方的推动之下,二汽改重启改造。在这四年期间,甸柳一居居委会主任陈叶翠始终坚持“民事民议民决”这一基本原则,经多次入户探访、交涉谈判以及多方斡旋,最终拆迁工作圆满完成。
  二汽改片区项目涉及甸柳一居247户居民,根据最初开发商提供的改造方案,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反对。“当时居民的敌对情绪非常强,项目重启后,由居委会牵头,搭建起居民、开发商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陈叶翠说,一开始开发商提出的设计方案确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根据当时的设计方案,很多房子一年四季见不到光,或者通风不畅,还有部分房子的卧室面积仅6平方米,与普通户型相比非常狭窄。而且,有些居民置换后的房子仅比原来被拆的房子大两个平方米,但仍需居民补交十多万的房款。”陈叶翠说,拆迁对于居民来说是可以借此改善居住条件的好事,但开发商提出的个别条款显然是有失公平的,这也是项目初次被搁置的主要原因。
  项目重启后,甸柳一居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加强协商民主,按照“提意见,纳民意,促协调”三步走的模式展开,力图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所谓提意见,就是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让居民提出关于拆迁改造的意见。所谓纳民意,就是向247个拆迁户挨家挨户发出意见征求书,并最终收回有效意见192条。所谓促协调,就是协调多个利益相关方,最终达成社区共识。”陈叶翠告诉记者,就是用民主协商的方式,二汽改片区改造项目才得到圆满解决,247户居民协议拆迁,无一户强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