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员杨茂枢:
“是党员,咱就要配合社区工作”
2016年0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老师(左)参加社区消夏晚会
     杨茂枢老师是解放桥社区的文化活动骨干,为社区活动尽心尽力,将退休后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绽放在社区。摄影、葫芦丝、天津快板是他的艺术爱好。作为一名党员,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展现出非常高的精神境界。
文/片 本报记者 许建立
“社区文化活动, 绝对离不了杨老师”
  2016年1月22日,解放桥社区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在晚会上,杨茂枢亲自创作的快板节目《说说俺们的心里话》更是把整场联欢会推向高潮,通俗简约的语句、轻松明快的节奏,展示了一年来解放桥社区在人居环境、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解放桥社区书记张舜玲说:“杨茂枢老师为人十分热情,非常支持社区工作,特别是在文化娱乐方面,大家都说‘我们社区的文娱生活,那是绝对离不了杨老师的!’。”
  杨茂枢老师今年74岁,威海文登人。说起退休后和社区结缘,杨茂枢老师回忆说:“刚退休那会,我们这些企业人员的党组织关系就转到社区了,开始时也不太清楚居委会的工作。有一次过年时,社区工作人员给我发了一条春节拜年短信,让我感动,没想到社区很看重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平时接触多了,发现社区也是一片广阔天地。”在快板《说说俺们的心里话》里,杨老师也提到“到了社区,观念全改变,原来的一切顾虑顿时消散。这里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咱,就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社区工作人员的真诚和热情让杨茂枢决心在社区里发挥自己余热。
  解放桥社区葫芦丝班也是杨茂枢老师发起的,现在每逢文艺演出,葫芦丝班的学员们都能撑得住场面。平时葫芦丝班的学员们周二和周五去大明湖那学习演奏,周一上午大家在居委会里练习。葫芦丝班的学员们都非常感谢解放桥社区能为大家提供练习乐器的地方,杨茂枢说:“社区为我们做的后勤保障让大伙儿心里暖暖的。”
摄影成为他晚年生活的重要爱好
  从年轻时开始,杨茂枢就特别喜爱摄影。杨茂枢回忆道:“那时叫照相,当时照相机属于高档消费品,一般人买不起,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好在单位因为工作需要,配有一架德国造的照相机。我就利用工作机会,学会了照相的一些基本知识。不仅是照相,而且连冲胶卷、洗照片等技术,也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有时把自己关进暗室,从冲洗、放大、定影、烘干、裁剪整个流程,一个人全部包揽,乐此不疲,往往是折腾了一阵子,打开门一看,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现在杨茂枢老师还随身携带一个数码相机,出门时遇到美丽的风景便拍摄下来,汇集成册,闲暇下来翻一翻,看一看,觉其乐融融。从以前的胶片式相机到如今的数码相机,杨老师感慨道:“自从有了数码相机以后,特别是学会了利用电脑把照片拷贝到电脑里,编上目录,分门别类地存放到各个文件夹里,既免去了高昂的冲洗费用,又方便随时查看,还解决了相册的投资和存放问题,真是一举多得。”
  杨茂枢的老伴自退休以后,爱上了画画,而且小有成就,尤其是擅长画花鸟,近来又练习画山水。由于老伴平时家务繁杂,没有机会外出采风、写生,杨茂枢就常常有意识地拍一些花草树木的根、茎、枝、蔓、叶及花瓣等特写,有时遇到秀丽的山川、美好的风景也拍下来,这样既为老伴作画提供了素材,也开拓了他摄影的路子,由过去的单纯拍摄人物像,变成有山有水有风景的多样化。
  杨茂枢老师也坦言,虽然从年轻时就开始接触摄影,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但由于条件所限,走的是“野路子”。为了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2012年杨茂枢参加了历下区举办的摄影培训班,从摄影的基楚知识和基本理论开始学习,走摄影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现在我不管走到那里,都随身携带着相机,只要发现好的素材,就随手记录下来,不仅拍摄名胜古迹,也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等自然景色收进相机。摄影已经成为我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给我的老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既然是党员,咱就要积极配合社区工作”
  “既然是党员,咱就要积极配合社区工作。”这是经常挂在杨茂枢老师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老党员,杨茂枢老师把社区党组织的活动放在心上,积极参加,认真完成党组织的任务。
  说道创作快板,一方面得益于杨老师多年来深厚的文字功底,年轻时就喜欢快板,一方面社区工作对杨老师很深的感触。“平时和社区接触多了,感觉社区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去做,居委会日常琐碎事比较多,和老百姓接触也最直接,真心觉得居委会工作人员挺辛苦的。比如收党费这事,关系挂靠在社区的党员数量多,有的是老同志,不在本社区住,有的退休后党组织关系回到社区,观念转变不过来,这就需要社区人员多费些心思。我写天津快板,就是想表达我们这些社区党员对社区的热爱,同时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反映出来,让大家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发展。”杨茂枢老师说。
  创作快板的过程,杨老师自称是个“急性子”。初稿要在一晚上必须写完,一般写到深夜一两点,在接下来的三四天里持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经常写作的人有时候需要到深夜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文章内容。杨老师在修改快板内容的过程中,为实现文从字顺、韵律和字数衔接配合得当,头脑中会不停思索,甚至晚上来灵感时,为了不打扰老伴休息,杨老师也要悄悄打开电脑修改。
青春岁月献部队
  杨茂枢老师精神矍铄,虽然岁月在脸庞留下印记,但精气神十足。杨茂枢出身农村,年轻时凭借一颗懂得感恩、不怕吃苦的心,经过艰苦奋斗,在家乡公社工作过一段时间。由于杨老师的字写得很好,很快成为单位业务多面手。后来因为历史原因,杨老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参军当兵。在部队,杨老师刻苦学习技能、磨练意志,服从指挥,这一干就是24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热爱的部队。
  1986年,杨老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直到退休。杨老师也经常写点东西,有感而发。在《赞好公仆》诗里,他为勤政为民的好干部点赞:“星稀夜静月三更,常见寒窗灯火明。关注新闻知国策,倾心社会了民情。勤呈妙计怀天下,频举良言利众生。衣带渐宽终不悔,愿将肝胆付清平。”有感于战友的情感故事,他写了一首《喜重逢》,感叹造化弄人:“梦萦魂绕卅一年,别亦心疼见亦酸。昔遇曾同西子美,今逢难比莫愁妍。人生易老春常在,岁月不休情仍牵。相顾无言唏嘘久,白头共颂幸福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