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丁磊
老济南也许都知道,解放桥那里原来真有一座桥。1956年是一座仅5米宽的木桥,1962年发大水,木桥被冲毁,就建成了石桥。1977年,解放桥被棚盖上了,成了地下桥涵。我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桥”是个大转盘的路口,无轨电车甩着大辫子盘旋着路过,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天上学都会路过那里。那时我住在路口的东北侧,此处有一个大院——山东省话剧院,我的大院情怀就开始于那里。
省话剧院原先叫省话剧团,1953年1月成立,六十多年来,剧院先后排演了百余部大型话剧,打造了各个时代的演艺明星,完成了多部影响全国的影视佳作。今日在办公楼的连廊里,展示着成立以来的经典剧作、剧照、创编演出人员的名字,那里边有我爷爷和奶奶的名字。我的爷爷是位导演,他18岁离开家参加革命,就再也没回过老家。爷爷当年参加过抗敌演剧队,辗转北京、天津、上海,工作多年,成为导演,落户济南,供职于省话剧院。我的奶奶是个演员,年轻时很漂亮,照片上可以看出她烫着大波浪,灿烂的笑容,有神的眼睛,洁白的牙齿,透着当年的女神范。他们那代人经历了内战、抗战、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见证了每个时代的风雨跌宕,饱尝生活之酸甜苦辣,反而成就了他们艺术上的技艺,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如戏,演的剧中人应该就有自己的影子。
2000年之后,省话剧院引入了小剧场话剧,院子里也大变样了,原先的几座矮矮的建筑被拆除,新建了小剧场。再后来,儿童剧成了小剧场主打,每到周末,家长陪着孩子来看《海的女儿》、《三只小猪》等。小剧场门口有两棵高大的白杨,它们亲眼目睹岁月变迁,包括那些凭水票在锅炉房打水、年轻人在歌舞厅跳交谊舞、孩子们晚上在办公楼“捉鬼”的往事。
家属院在省话剧院的后院。奶奶家住在一楼,所以有一个小院子。小院里有一棵石榴树、几棵香椿和一些老旧的砖瓦,每到夏天,小院的围墙一圈都爬满了蔷薇,一片小花海。石榴树每年结的果子味道都不一样,但都很喜人,总有淘气的孩子偷偷爬上围墙,摘石榴尝鲜。隔壁楼的小伙伴家里有棵无花果,我们经常交换着天然的美味,甜到心里。印象里,奶奶常带着小铲子、小水桶,到院里松土,给树木浇水。
小学、初中、高中的假期我就住在那里,每个清晨,小伙伴们就会在后窗敲打窗子叫我起床,大家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兴奋地跑到对面院的球场踢球。每个夜晚,院里更是欢乐的天堂,追逐、游戏、探险、打牌,直到有家长在院里喊“该回家了”,大家才心有不甘地散去。
2014年,93岁的奶奶去世了,小院冷清了很多,只有假日全家人才会光顾那里,聚餐聊天。院里的小伙伴也都慢慢搬离了那里。去年过年,儿时的伙伴小聚,把酒言欢,很多已为人夫、为人父,聊起的还是那些曾经的美好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